本位货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如我国票面为“元”的人民币。亦省称“ 本币 ”。
引证解释
⒈ 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如我国票面为“元”的人民币。亦省称“本币”。
本位货币的网络释义
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本 | 布忖 | 幫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puonx/puoon | tʰ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2) 同本义
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说文》
掌外朝之位。——《周礼·朝士》
(3) 又如: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4) 位置;方位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5) 又如:座位;席位;铺位
(6) 职位;地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以在位久。——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位之移人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位尊而无功。——《聊斋志异·促织》
长安君之位。
(7) 又如:位地(官位门第);位任(官位,职务);位行(名位与事迹);位序(官职级别);位宦(位号。官职爵位);位秩(官爵和俸禄);位阶(官阶品级);位极人臣(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位遇(官位和待遇)
(8) 座位 。如:就位(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舱位(船、飞机等舱内的铺位或座位)
(9) 先后顺序的位次 。如:这个城市从第十一位升到第七位
(10) 算术上的数位 ,即一个数字在一串数字中与其他数字相关的位置。如: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个位
(11) 特指君王或诸侯之位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12) 集合体中具有明确的独立存在状态的最小组成部分并正常形成该集合体内组织的基本单元 。如:本位
(13) 适于或带有铭刻的祭祀时用的平板 。如:牌位;神位;位主(神主);位版(神位之版)
(14) 对人的敬称 。如:位下(对守门人的尊称);好几位;第一位
(15) 姓
动词
(1) 占据其应有的位置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系辞上》
(2) 立,站
面三槐,三公位焉。——《周礼》
(3) 引申为居,处
位其所位焉,正也。——《公孙龙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海陆丰腔] wui5 wui6 [客英字典] vui5 [沙头角腔] wui5 [宝安腔] wui3 [台湾四县腔] wui5 wui5 [东莞腔] wui3 [陆丰腔] wui6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位 | 于愧 | 云 | 脂B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wi | yih/hwy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动词
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形容词
通“敝”。破旧;弃;败坏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5
◎ 潮州话:b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