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

běn yì [ben yi]
繁体 本義
注音 ㄅㄣˇ 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本义 běnyì

(1) 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关”的本义是门闩,引申为合拢(关门)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sense

词语解释

  1. 遵循正义。

    《荀子·强国》:“ 禹 汤 本义务信而天下治, 桀 紂 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2. 根本之义。指礼法之义。

    《汉书·韦玄成传》:“ 相 ( 魏相 )奏 悼园 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祖统,乖繆本义。”

  3. 本来的意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黄山谷 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 鲁迅 《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每一个方块汉字,是都有它的意义的,现在用它来照样的写土话,有些是仍用本义的,有些却不过借音。”

引证解释

⒈ 遵循正义。

《荀子·强国》:“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 桀紂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⒉ 根本之义。指礼法之义。

《汉书·韦玄成传》:“相(魏相 )奏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祖统,乖繆本义。”

⒊ 本来的意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黄山谷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
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每一个方块汉字,是都有它的意义的,现在用它来照样的写土话,有些是仍用本义的,有些却不过借音。”

本义的国语词典

最初的意义。

本义的网络释义

本义

  • 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如“兵”的本义为“武器”,一般来说它是这个多义词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一种意义。
  •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 而词的基本义则是应用范畴内的,是在一定时间段内,词的最常用的义项。每个时代词的基本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在古代,“兵”的本义是武器,基本义也是兵器,而到了现代,兵的基本义是士兵,但是其本义没有发生变化。
  • 本义造句

    摘要本义介绍了大功率磁致伸缩检测仪的研制。
    美字的本义是指肉食的味道鲜美,后来也指其他东西或人的美丽、美好。
    物质社会里,许多人崇拜金钱,认为金钱万能,金钱的力量最大,在谈婚论嫁时,也以金钱物质容貌为衡量标准,淡忘了爱的本义。
    这种祭祀不能仅视为纪念活动,其本义就是祀神。
    误会是一种心智的愚昧,它与理解水火不容。心智的愚昧导致了误会,也延伸着怨恨。执迷不悟于事实的真相,津津乐道于偏执的误解,曲解了生活的本义。愚昧远离理解,昭示着误会的杀伤力,带来伤害和错过。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并非流通币,起源于西汉,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
    第一部分,从“裁量”和“自由”两个语词出发阐释了自由裁量权的本义,即从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自由裁量只指法官酌情处理问题的权力。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
    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其最高境界就是永远自由,做人的自由,做事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自由本义上的自由。
    “糊”的本义是稠粥,有人据此认为“含糊”的意思是嘴巴里含着稠粥,所以说话不清楚。
    “搞技术”的褚时健其实很懂得“分甘同苦”的道理,这个词的本义是同甘共苦,做另一番解释也别有意味。
    兴的概念来自西周的乐语,其本义是连类譬喻。
    本义为再巧的主妇,要是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
    此刻,咱们去三峡,看高峡出平湖,被峡谷勾魂摄魄的美感击中,于是,咱们还原了三峡游的本义。
    赫施的阐释学坚持认为,作者的意图就是作品的本义,它对读者来说是客观的。
    基本义句指义位或义位组合后产生的字面上的意义,蕴含义与预设义都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
    汉字具有形义统一的特点,据形索义是解读字、词本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探讨旅游本源涵义的一种方法。
    正是在人言而由衷,诚实不欺的本义上,“信”作为一个道德行为受到儒家的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的高度重视。
    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和繁荣昌盛。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义。
    因此,仑的本义是指汇集了许多记载大事的简策,而又由此引申为“理”,也就是泛指规则、条理、天道。

    汉字详情

    běn [ben]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S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
    四角: 5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方言集汇

    ◎ 粤语:bun2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忖上聲合口一等puonx/puoontʰɑu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