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状态

méng lóng zhuàng tài [meng long zhuang tai]

词语释义

朦胧 ménglóng [dim hazy moonlight]∶月光不明;看不清朦胧的月色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朦胧景色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朦胧的意识

汉字详情

méng [meng]
部首: 444
笔画: 17
五笔: EAPE
五行:
仓颉: BTBO
四角: 742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2)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3)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4) 模糊不清的样子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5)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6)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7) 愚昧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8)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如:朦瞽(眼睛失明)

动词

蒙骗,蒙混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英文翻译

condition or appearance of moon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mungmuŋ
lóng [long]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D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IKP
四角: 732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龙声。朦胧:月色不明的样子。引申为“模糊不清”) 同本义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温庭筠《菩萨蛮》

(2) 又如:胧月(微明的月亮);胧明(微明);胧胧(微明的样子)

英文翻译

condition or appearance of moon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