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眼睛失明。
南朝 梁 沉约 《释迦文佛像铭》:“应我以形,而余朦瞽。守兹大夜,焉拔斯苦。”
指乐官。
明 何景明 《月食篇》:“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率彼下土,诉于帝所。”
引证解释
⒈ 眼睛失明。
引南朝梁沉约《释迦文佛像铭》:“应我以形,而余朦瞽。守兹大夜,焉拔斯苦。”
⒉ 指乐官。
引明何景明《月食篇》:“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率彼下土,诉于帝所。”
朦瞽的网络释义
朦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2)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3)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4) 模糊不清的样子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5)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6)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7) 愚昧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8)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如:朦瞽(眼睛失明)
动词
蒙骗,蒙混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蒙 | 莫紅 | 明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ng | m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2) 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瞽,目但有朕也。——《说文》
瞽子。——《书·尧典》。传:“无目曰瞽。”
瞽者仰视而不见星。——《荀子·解蔽》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旷(指师旷);瞽目先生(说书盲人)
(4) 没有识别力
未见颜色而言,谡之瞽。——《论语·季氏》
是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变名之,真瞽说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瞽说(瞎说);瞽言
名词
(1) 古代乐师。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
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书·胤征》
瞽者无以与平文章之观。——《庄子·逍遥游》
(2) 通“鼓”。乐器。圆柱形中空,两面蒙皮,击之发声
诏来瞽皋舞。——《周礼·春官·乐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梅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x/k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