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胧胧,尚未明亮。”
成语用法
朦朦胧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引证解释
反义词
朦朦胧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2)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3)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4) 模糊不清的样子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5)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6)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7) 愚昧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8)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如:朦瞽(眼睛失明)
动词
蒙骗,蒙混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蒙 | 莫紅 | 明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ng | m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2)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3)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4) 模糊不清的样子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5)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6)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7) 愚昧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8)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如:朦瞽(眼睛失明)
动词
蒙骗,蒙混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2 [梅县腔] mung2 [宝安腔] mung2 [客英字典] mung2 [台湾四县腔] mung2 [客语拼音字汇] mung2 [陆丰腔] mung3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蒙 | 莫紅 | 明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ng | m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龙声。朦胧:月色不明的样子。引申为“模糊不清”) 同本义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温庭筠《菩萨蛮》
(2) 又如:胧月(微明的月亮);胧明(微明);胧胧(微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