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

jìn jù [ jin ju]
繁体 晉劇
注音 ㄐ一ㄣˋ ㄐ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晋剧 jìnjù

(1) 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该省中部地区;也叫“山西梆子”、“中路梆子”

Jin opera

词语解释

  1. 山西 的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个剧种的合称。系解放后所定名称,过去有一时期曾用以特指中路梆子。

引证解释

⒈ 山西的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个剧种的合称。系解放后所定名称,过去有一时期曾用以特指中路梆子。

晋剧的国语词典

流行于山西中部一带的戏曲剧种,由蒲剧衍生而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

晋剧的网络释义

晋剧

  • 晋剧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 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 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也被称之为中路梆子,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 山西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立档保存、创作研究、加强传承、实地演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的原则和目标。 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晋剧造句

    有一次,王梦圆的妈妈在练习晋剧《大登殿》,妈妈还没有练会,小梦圆就已经耳熟能详了。
    一句句晋剧唱词抑扬顿挫,演员们身无戏袍、头无翎冠,他们不是巡演,也不是慰问,他们只是凭着爱好演出。
    马锣一敲,晋胡、二弦、三弦齐响,晋剧就是这么伴着它的四大件走了两百年。
    晋剧五大流派传承剧目迎新春齐上阵,晋剧。
    晋剧为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为中国传统戏曲。
    有两位晋剧名角,一位是北平人眼里的“山西女戏王”,一位人称“山西梅兰芳”。
    外省人习惯把晋剧称为山西梆子,这源于中路梆子曾受晋商追捧,戏路随商路遍行于中国的城乡角落。
    现在的晋剧,就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的中路梆子,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为何中路梆子“独占”晋剧名声?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
    夹板,平板,二性,倒板,渡板,流水,这些就是晋剧的几大板,里面的过门,唱腔,都是死的。
    活动中,张有喜等集团公司领导与广大员工家属一同观看了“长征组歌”演唱会,“矿山人家”摄影展、花卉展以及晋剧表演等。
    清朝同治以后,中路梆子的名气愈发响亮,开始流传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这就是今天的“晋剧”。
    同时,谷恋村还是晋剧之乡、秧歌之源,中路梆子的一代宗师高锡禹就是谷恋村人,是谓“太极圐圙堡,礼乐儒商村”。
    晋剧,又名山西梆子、中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部分地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内蒙古的汉族居民当中,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是听传统的晋剧和秦腔。
    由此可见,它在晋剧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外,她还演唱过晋剧、山西梆子中的不少传统剧目。
    晋剧打击乐也称晋剧武场,它是一个特殊的乐种,对晋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也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之一。
    徽剧、汉剧、京剧、湘剧、桂剧、川剧、滇剧等均有演出,也流传于同州梆子、晋剧、豫剧等梆子剧种。
    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中路梆子,它既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

    汉字详情

    jìn [jin]
    部首: 429
    笔画: 10
    五笔: GOGJ
    五行:
    仓颉: MCA
    四角: 1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2) 进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3)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4)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5)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 —hào晋升其称号)

    (6) 低,俯

    见梓晋然实而俯。——《尚书大传》

    (7) 又如:晋然(低垂的样子;俯下的样子)

    (8) 授予,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如学位或贵族称号) 。如:晋授

    (9) 晋见,正式地会见,拜访 。如:晋谒

    英文翻译

    advance, increase; promot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3
    ◎ 客家话:[陆丰腔] zin6 [客英字典] zin3 [宝安腔] zin3 [梅县腔] zin5 [沙头角腔] zin3 [东莞腔] zin3 [台湾四县腔] zin5 zin3 [海陆丰腔] zin5 zin3

    宋本广韵

    [ju]
    部首: 208
    笔画: 10
    五笔: ND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RLN
    四角: 72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甚;厉害,严重)

    (2) 同本义

    剧,甚也。——《文选》注引《说文》。朱骏声曰:“即勮字之误文。”

    何其剧欤。——《剧秦美新》

    口吃不能剧谈。——《汉书·扬雄传》

    即疾剧,留屯毋行。——《汉书·赵充国传》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

    (3) 又如:剧论(激烈的论辩);剧难(激切地质问论难);剧疵(严重的过失);剧暑(酷暑);剧寒(严寒);剧艰(激烈诘难);剧药(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如:山道年,可待因,乙醚,火棉,盐酸等)

    (4) 繁多;繁忙

    犹然而材剧志大。——《荀子·非十二子》。注:“繁多也。”

    事剧而功寡。——《商君书·算地》

    (5) 又如:剧月(农忙之月);剧繁(繁忙的事物);剧烦(繁剧。亦指繁杂的事物);剧事(艰巨,繁杂的事务);剧地(繁杂难治之地)

    (6) 艰难

    执务私事,不辞剧易。——范晔《后汉书》

    (7) 又如:剧地(形势险要之地);剧口(讲述烦难);剧易(艰难);剧韵(险韵)

    (8) 巨,大

    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荀子·十二子》

    (9) 又如:剧贼(大盗;强贼);剧寇(剧贼);剧恶(大恶);剧虏(势力强大的敌寇)

    (10) 急促;疾速

    二世而亡,何其剧与?——扬雄《剧秦美新》

    (11) 又如:剧气(气喘,呼吸急促);剧然(突然,猛然);剧读(疾读,流畅的朗读)

    动词

    戏耍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

    名词

    (1) 戏剧 。如:剧曲(演唱故事,首尾备具,而且有道白和动作、表情的戏曲。即“戏剧”);京剧、粤剧、评剧、昆剧、越剧、豫剧

    (2) 交通要塞 。如:剧屯(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剧部(重地);剧旁(三面相通的道路);剧路(交通要道)

    (3) 古县名 。故址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s, opera, drama

    方言集汇

    ◎ 粤语:kek6
    ◎ 闽南话:giah8
    ◎ 潮州话:gia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