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蚑

kūn qí [ kun qi]
注音 ㄎㄨㄣ ㄑ一ˊ

词语释义

犹昆虫。蚑,爬行。

词语解释

  1. 犹昆虫。蚑,爬行。

    《文选·张协<七命>》:“于时昆蚑感惠,无思不扰。” 李善 注:“《説文》云:蚑,行也。凡生之类,行皆蚑也。” 唐 韦承庆 《直中书省》诗:“昆蚑皆含养,駑駘亦驱驰。”

引证解释

⒈ 犹昆虫。蚑,爬行。

《文选·张协<七命>》:“于时昆蚑感惠,无思不扰。”
李善注:“《説文》云:蚑,行也。凡生之类,行皆蚑也。”
唐韦承庆《直中书省》诗:“昆蚑皆含养,駑駘亦驱驰。”

昆蚑的网络释义

昆蚑

  • 昆蚑拼音是kūn qí,注音是ㄎㄨㄣ ㄑㄧˊ,释义是犹昆虫。
  • 汉字详情

    kūn [kun]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XX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PP
    四角: 60712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日,从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 。本义:一起,共同)

    (2) 同本义

    昆,同也。——《说文》

    理生昆群。——《太玄·玄摛》

    格也乖而昆也同。——《太玄·玄错》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

    噍(jiū)噍昆鸣。—— 扬雄《羽猎赋》

    (3) 又如:昆群(同群)

    (4) 后,然后

    魂兮归徕,正始昆只。——《楚辞》

    名词

    (1) 哥哥,胞兄

    昆,兄也。——《广韵》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诗·王风·葛藟》

    昔有昆弟三人。——《列子》

    (2) 又如:昆友(兄弟和朋友);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玉(对别人兄弟的敬称)

    (3) 子孙,后代

    虞、 魏之昆。—— 左思《吴都赋》

    (4) 又如:昆仍(后代子孙);昆孙(第六代的子孙。后泛指远孙)

    (5) 昆山 。古代传说中产玉之山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6) 姓

    形容词

    (1) 众多,诸多

    昆小虫,抵蚳。昆,众也。——《大戴礼记》

    (2) 通“焜”。盛明貌

    樵蒸昆上,配藜四施。——《文选·扬雄·甘泉赋》

    英文翻译

    elder brother; descendant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 客家话:[东莞腔] kun1 [宝安腔] kun1 [梅县腔] kun1 [海陆丰腔] kun1 [客英字典] kwun1 [陆丰腔] kun1 [客语拼音字汇] kun1 [沙头角腔] kun1 [台湾四县腔] k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渾平聲合口一等kuonkuən
    [qi]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JFCY
    仓颉: LIJE
    四角: 54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虫类徐行

    蚑,行也。从虫,支声。——《说文》。按,虫行也。

    蚑行哙息。——《淮南子·俶真》

    (2) 又如:蚑行(昆虫举首而行的样子)

    名词

    (1) 虫名。蟢蛛

    蚑蛷,多足虫也。——《声类》

    蚑蟜蝼蚁。——枚乘《七发》

    昆蚑感惠。——《七命》

    (2) 又如:蚑蛷(虫名。多脚,形如小蜈蚣,青黑色);蚑蛲(多足的蚑虫和没脚的蛲虫。常用以指低等动物)

    (3) 蟛蚑 。又名“蟛蜞”。甲壳纲。似蟹,体小,螯足无毛,红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区江河沼泽的泥岸中

    英文翻译

    tip-toe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2 [梅县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ʰĭegje/gie

    昆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