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昆虫
(1) 明显分节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任何一种,包括昆虫纲和其它(例如蜘蛛、螨、蜱、蜈蚣、鼠妇)外表与昆虫相似的成员
词语解释
虫类的统称。
《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身留于朝,愿纳图贡,昆虫草木,亦无所伤。”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大概因为昆虫、蚊蚋很多的原故,公园中很少有电灯。”
引证解释
⒈ 虫类的统称。
引《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身留于朝,愿纳图贡,昆虫草木,亦无所伤。”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大概因为昆虫、蚊蚋很多的原故,公园中很少有电灯。”
昆虫的国语词典
虫类的总称。
昆虫的网络释义
昆虫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
近义词
昆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日,从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 。本义:一起,共同)
(2) 同本义
昆,同也。——《说文》
理生昆群。——《太玄·玄摛》
格也乖而昆也同。——《太玄·玄错》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
噍(
)噍昆鸣。—— 扬雄《羽猎赋》(3) 又如:昆群(同群)
(4) 后,然后
魂兮归徕,正始昆只。——《楚辞》
名词
(1) 哥哥,胞兄
昆,兄也。——《广韵》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诗·王风·葛藟》
昔有昆弟三人。——《列子》
(2) 又如:昆友(兄弟和朋友);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玉(对别人兄弟的敬称)
(3) 子孙,后代
虞、 魏之昆。—— 左思《吴都赋》
(4) 又如:昆仍(后代子孙);昆孙(第六代的子孙。后泛指远孙)
(5) 昆山 。古代传说中产玉之山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6) 姓
形容词
(1) 众多,诸多
昆小虫,抵蚳。昆,众也。——《大戴礼记》
(2) 通“焜”。盛明貌
樵蒸昆上,配藜四施。——《文选·扬雄·甘泉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kun1 [宝安腔] kun1 [梅县腔] kun1 [海陆丰腔] kun1 [客英字典] kwun1 [陆丰腔] kun1 [客语拼音字汇] kun1 [沙头角腔] kun1 [台湾四县腔] ku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昆 | 古渾 | 見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n | kuə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虺 | 許偉 | 曉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xĭwəi | hyoix/xv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