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

dàn mù [ dan mu]
注音 ㄉㄢ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旦暮 dànmù

(1)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morning and evening—in a short time

词语解释

  1. 亦作“ 旦莫 ”。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

    《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2. 朝夕。谓整日。

    《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 马子振 《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3. 早晚。喻短时间内。

    《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 赵 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 ,必移兵先击之。”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 《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旦莫”。

⒉ 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

《墨子·经说上》:“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春採者,必须长梯高杌,数人一树,还条復枝,务令浄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

⒊ 朝夕。谓整日。

《国语·齐语》:“旦暮从事,施於四方。”
唐韩愈《刘公墓志铭》:“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元马子振《鹦鹉曲·和白无咎韵》:“巍峨峯顶移家住,旦暮见、上下樵父。”

⒋ 早晚。喻短时间内。

《庄子·齐物论》:“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宋叶适《母杜氏墓志》:“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印度人之论国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后,而不为旦莫计者,斯则为不知务耳。”
叶圣陶《穷愁》:“俄思一月期犹遥,阿母飱餐,则旦暮间事,必弗能缺,吾且舍远谋邇耳。”

旦暮的国语词典

朝夕。比喻时间快速。

旦暮的网络释义

旦暮

  • 旦暮,汉语词汇。
  • 拼音:dàn mù
  • 释义:1、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2、朝夕。谓整日。3、早晚。喻短时间内。
  •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意为“短暂的时间”。
  • 旦暮造句

    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
    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物尚纤腰。
    人情旦暮有翻复,平地倏忽成山谿。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
    明皇到春天,旦暮宴于宫中,让嫔妃争插艳花,然后捉放粉蝶。蝴蝶停在谁的脑袋上,皇帝老儿便与她困觉。
    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
    知命之幼子同惜,今又疾作,不保旦暮,意绪可知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我正挥师东进,旦暮可扫穴犁庭。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我自带兵去救,将军只要旦暮防备黄斌卿即可!
    时老人方与村童授经,见李惊避曰“衰朽穷骨,旦暮溘然。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也。
    朕以不天,夙罹偏罚,假息旦暮,分沈苫壤。
    惟有忠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能想起死去五十余年的唐琬,便看到美人的倩影;也才能对危旦暮的国家,发生无穷的恋慕。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台殿竹风清。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心者厚貌深情。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汉字详情

    dàn [dan]
    部首: 429
    笔画: 5
    五笔: JGF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AM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英文翻译

    dawn; morning; da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dan5 [宝安腔] dan5 [东莞腔] dan5 [陆丰腔] dan5 [客英字典] dan5 [台湾四县腔] dan5 dan3 [客语拼音字汇] dan3 dan4 [沙头角腔] dan5 [海陆丰腔] dan5 d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得按去聲開口一等tanh/tanntɑn
    [mu]
    部首: 429
    笔画: 14
    五笔: AJD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AKA
    四角: 446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 同本义

    暮者,晚也。——《论衡·明雩》

    朝三而暮四。——《庄子·齐物论》

    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今朝至,暮变。——《韩非子·难一》

    至莫夜月光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暮天(傍晚的天空);暮雨(傍晚的雨);暮途(傍晚的路程);暮烟(傍晚的烟霭);暮暮(每天傍晚);暮鼓(鼓楼晚间报时的鼓声);暮暗(日落天暗)

    (4) 夜晚

    枝封暮雪。——沈约《桐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论语》

    (5) 又如:暮月(一季的末月);暮末(犹末世);暮冬(冬末)

    形容词

    (1) 喻指年老,衰老

    藐是流离,至于暮齿。——庾信《哀江南赋序》

    (2) 又如:暮老(指年老);暮古(年老糊涂);暮志(晚年的志向);暮耋(指年老);暮齿(晚年);暮景(比喻垂老之年)

    (3) 迟;晚

    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吕氏春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4) 又如:暮迟(犹言不及时);暮生(父亲死后才出生)

    英文翻译

    evening, dusk, sunset; en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梅县腔] mu5 [海陆丰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沙头角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台湾四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宝安腔] mu5 [陆丰腔] mu5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故去聲開口一等moh/muh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