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周公旦 与 召公奭 的并称。两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 旦 奭 於旧职。”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谢谠 《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齐肩。”
引证解释
⒈ 周公旦与召公奭的并称。两人都是周初功臣。
引汉蔡邕《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旦奭於旧职。”
前蜀贯休《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奭、摩詰。”
明谢谠《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奭齐肩。”
旦奭的网络释义
旦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n5 [宝安腔] dan5 [东莞腔] dan5 [陆丰腔] dan5 [客英字典] dan5 [台湾四县腔] dan5 dan3 [客语拼音字汇] dan3 dan4 [沙头角腔] dan5 [海陆丰腔] dan5 d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旦 | 得按 | 端 | 寒 | 去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tanh/tann | tɑ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大,从皕,皕亦声。皕(
),二百,表示多。本义:盛)(2) 同本义
奭,盛也。——《说文》。按,此燕召公名。
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恻兴乱予保奭其介。——《逸周书》。朱右曾校释:“奭,盛”。# 赤色
路车有奭。——《诗·小雅·采芑》
帓郃有奭,以作六师。——《诗·小雅·瞻彼洛矣》
(3) 突然或逐渐消失状;消散的样子
奭然四解。——《庄子·秋水》
(4) 又如:奭然(消散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台湾四县腔] hit7 sit7 [客英字典] hit7 sit7 [海陆丰腔] hit7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釋 | 施隻 | 書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ɕĭɛk | sj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