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ji you jin ri,he bi dang chu]
繁体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注音 ㄐ一ˋ 一ㄡˇ ㄐ一ㄣ ㄖˋ,ㄏㄜˊ ㄅ一ˋ ㄉㄤ ㄔㄨ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jì yǒu jīnrì,hébì dāngchū

(1) 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结果,何必在当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现今的不如意,而深悔过去的错误

if there must be today,then why should there have been other days;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I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if it has to be like this now,it's a pity it was even like that in the beginni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成语用法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作谓语、分句;用于数落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国语词典

既已落到今日如此地步,当初又何必那么做?多用以表示悔意或指责他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网络释义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释义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 出处 《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 汉字详情

    部首: 607
    笔画: 9
    五笔: WVFQ
    yǒu,yòu [you]
    部首: 444
    笔画: 6
    五笔: D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yǒu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yòu

    (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英文翻译

    have, own, possess; exis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5 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云久上聲開口三等ĭəuiux/hiov
    jīn [jin]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WYNB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IN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佶亼( )。本义:现在)

    (2)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今朝三明朝四(指一天天地推诿、拖延);今雨(新近结交的朋友);今愁古恨(今人之愁和古人之恨);今下(现时,眼下);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良辰)

    (4) 现代;当代。与“古”相对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今上(帝制时代,尊称当代在位的皇帝);今体(当代所通行的诗、文、书法等体裁。别于古体而言);今字(指当代所使用的文字。即:楷书;隶书)

    (6) 通“金” 。如:今蝉蜕壳(金蝉脱壳。今,通“金”。比喻用计谋逃脱)

    (7) 姓

    副词

    即将;立刻;马上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连词

    假使,如果

    今有人于此。——《墨子·公输》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 鲧禹笑矣。(今,如果。)——《韩非子·五蠹》

    今王鼓乐。——《孟子·梁惠王下》

    今括一旦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今若断斯织。

    代词

    这,此 。如:今次(这次);今遭(这一回);今早(今朝;今天)

    英文翻译

    now, today, modern era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宝安腔] gim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m1 gin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gin1 [东莞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im/kymkĭĕm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
    [he]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NR
    四角: 2122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3)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4) 又如: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6) 又如: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7) 谁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8)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动词

    (1) 问,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史记·秦皇纪》

    (2) 又如:谁何(盘问是谁)

    (3) 通“诃(呵)”。谴责;呵斥

    何,与诃通。——《正字通》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新唐书》

    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汉书·贾谊传》

    副词

    (1) 岂:怎 。如:何以这样?;几何?

    (2) 甚;多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

    语气词

    (1) 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what, why, where, which, 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o4 h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2 [陆丰腔] ho3 [沙头角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东莞腔] ho2
    ◎ 潮州话: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歌平聲開口一等ɣɑgha/ha
    [bi]
    部首: 440
    笔画: 5
    五笔: N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
    四角: 330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 标杆;标准

    必,分极也。——《说文》

    (3) 姓

    动词

    (1) 必须,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

    必为奇巧声动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必防其渐(防微杜渐之意。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必也正名(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

    副词

    (1) 必然,必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战国策·赵策》

    (2) 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败(一定败);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3) 必须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倘偌;假如

    必求之,吾助子请。——《左传》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文翻译

    surely, most certainly;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bi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t7 [海陆丰腔] bit7 [梅县腔] bit7 [沙头角腔] bit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台湾四县腔] bit7 [陆丰腔] bit7 [宝安腔] bit7 [东莞腔] b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pĭĕtpjit/pit
    dāng,dàng [dang]
    部首: 316
    笔画: 6
    五笔: IVF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SM
    四角: 90177

    详细解释

    dāng

    动词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的通路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名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介词

    (1) 在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代词

    (1) 本,这

    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铿锵声 。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1) 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dàng

    动词

    (1) 主领;典领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形容词

    (1) 适合,适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名词

    (1) 当铺(用于字号) 。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dāng

    英文翻译

    bear, accept, undertake; just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1
    ◎ 潮州话:多秧1 多安3 多秧3 ,deng1(tng) dang3(tàng) deng3(tg)

    chū [chu]
    部首: 525
    笔画: 7
    五笔: PU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H
    四角: 3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4) 本原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5) 姓

    形容词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副词

    (1) 往昔;当初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英文翻译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方言集汇

    ◎ 粤语:c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陆丰腔] co1 [梅县腔] ze1 co1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co1 [宝安腔] co1 [沙头角腔] co1 [海陆丰腔] cu1 c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楚居平聲開口三等ʧʰĭochrio/chv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