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麾

jīng huī [ jing hui]
注音 ㄐ一ㄥ ㄏㄨㄟ

词语释义

旌麾 jīnghuī

(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chief commander’s banner

(2) 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army

词语解释

  1. 亦作“旍麾”。帅旗。

    《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 遂 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2. 泛指旗帜。

    《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 梁 垒,金鼓扫 秦 缶。”

  3. 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 之域尤稀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旍麾”。

⒉ 帅旗。

《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⒊ 泛指旗帜。

《旧唐书·封常清传》:“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王安石《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梁垒,金鼓扫秦缶。”

⒋ 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魏曹植《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之域尤稀奇。”

旌麾的网络释义

旌麾

  • 旌麾,汉语词汇。
  • 拼音:jīng huī
  • 基本解释:1、[chief commander’s banner]∶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 2、[army]∶借指军队
  •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HM
    四角: 08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动词

    (1) 表彰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如:旌信(表明诚意)

    英文翻译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1 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宝安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ieng/ziengtsĭɛŋ
    huī [hui]
    部首: 1103
    笔画: 15
    五笔: YSSN
    五行:
    仓颉: ICHQU
    四角: 00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麻声。本义: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

    (2) 同本义 。如:麾下(敬语。将旗之下;部下);麾盖(军旗与车盖。泛指军队);麾节(旌旗及符节);麾旗(指挥旗)

    (3) 喻将帅 。如:麾节(喻将帅的指挥)

    动词

    (1) 指挥,下命令行动

    麾,指麾。——《玉篇》

    (2) 又如:麾军(指挥军队);麾众(指挥大众)

    (3) 同“挥”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瑕叔盈又以蝥弧(蝥弧,郑伯旗名)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魏其侯去,麾灌夫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庄王亲自手旌,左右麾军。——《新序·杂事四》

    (4) 又如:麾去(撤掉;退掉);麾动(作圆圈式的挥动);麾日(比喻扭转乾坤。也作挥日);麾叱(挥手喝叱。同挥叱);麾扫(挥毛扫纸。指写诗作文)

    英文翻译

    a pennant, flag, banner; to signal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客英字典]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