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凿痕

fǔ záo hén [ fu zao hen]
繁体 斧鑿痕
注音 ㄈㄨˇ ㄗㄠˊ ㄏㄣˊ

词语释义

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词语解释

  1. 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2.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诸葛亮刘伶陶潜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 李格非 善论文章,尝曰: 诸葛孔明 《出师表》、 刘伶 《酒德颂》、 陶渊明 《归去来词》、 李令伯 《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 谢元暉 曰:‘好诗圆美流畅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观 子美 到 夔州 以后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易安 《声声慢》词……后闋又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文学报》1987.2.26:“全诗情随景移,开阖自如……又十分熨贴,没有斧凿之痕。”

引证解释

⒈ 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韩愈《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⒉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惠洪《冷斋夜话·诸葛亮刘伶陶潜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 刘伶《酒德颂》、 陶渊明《归去来词》、 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宋陈善《扪虱新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谢元暉曰:‘好诗圆美流畅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观子美到夔州以后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易安《声声慢》词……后闋又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文学报》1987.2.26:“全诗情随景移,开阖自如……又十分熨贴,没有斧凿之痕。”

斧凿痕的国语词典

比喻诗文绘画过于刻意经营,以致显得造作而不自然。

斧凿痕的网络释义

斧凿痕

  • 斧凿痕,fǔ záo hén,斧头留下的凿痕。
  • 斧凿痕造句

    从今以后,你休在门前来听了;卖得百十贯钱值得些甚么,若是露出斧凿痕来,吃人识破,倒是大利害,把家计都撇了。
    铅华洗尽,不带斧凿痕,或许较接近这境界,相信还有更高深的楔机在里面。
    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巨星,他那独树一帜的风格,“浑无斧凿痕”的画迹,闪光于东方以至世界的画坛。
    据说,此妖女心智了得,能言善辩解,舌绽莲花,施展魅惑之术,却毫无斧凿痕,对各族大能以各种方式洗脑,将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拼杀之中,叶轩斩出的剑光完全消去了斧凿痕迹,已经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程度了。
    人的匠气到了无斧凿痕迹,有了与天比高的快感,会得到“巧夺天工”的美誉,倒是真正的天工,一定要露一手斧凿奇痕,才让人类看得上眼。林夕 
    “此以‘尘世’对‘菊花’,开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

    汉字详情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
    záo [zao]
    部首: 219
    笔画: 12
    五笔: OGUB
    五行:
    仓颉: TCUJ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鑿( 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名词

    (1) 凿子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英文翻译

    chisel; bore, pierce

    方言集汇

    ◎ 粤语:zok6

    宋本广韵

    hén [hen]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VEI
    五行:
    仓颉: KAV
    四角: 00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艮( gèn)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2) 同本义

    痕,胝瘢也。——《说文》

    创瘢曰痕。——《通俗文》

    (3) 又如:痕瑕(瘢痕,斑点);痕挞(伤痕);痕瘕(疤痕。比喻曾犯过罪);伤痕

    (4) 泛指痕迹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贾岛《江亭晚望》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痕垢(污垢);痕印(痕迹;烙印);痕沫(水沫的痕迹);痕秽(污秽的痕迹);痕影(痕迹)

    (6) 影子。特指阴影 。如:痕累(因事牵连而受累);痕路(指物体镶嵌的纹路)

    英文翻译

    scar; mark; t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h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2 hien2 hen1 [客英字典] hen1 hien2 [海陆丰腔] hiun2 hien2 hen1 [宝安腔] hen2 [沙头角腔] hen2 [梅县腔] hen2 hien2 [东莞腔] hen2 [客语拼音字汇] fin2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恩平聲開口一等ɣənghon/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