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具菲酌

jìng jù fěi zhuó [jing ju fei zhuo]

词语释义

邀请对方来吃饭的自谦之辞。

汉字详情

jìng [jing]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Q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ROK
四角: 4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攴( ),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 同本义

敬,肃也。——《说文》

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

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敬诺。——《战国策·赵策》

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敬闻命关。——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敬让(恭敬谦让);敬诚缉熙(恭敬诚实而光明);敬身(施礼);敬慎(恭敬谨慎)

(4)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敬,警也,恒自肃警也。——《释名·释言语》

既敬既戒。——《诗·大雅·常武》。笺:“敬之言警也。”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居敬而行简。——《论语·雍也》

慎始而敬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敬事(谨慎做事;恭谨伺侯);敬信(慎重而守信);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逊(敬慎谦逊);敬虔(庄敬虔诚);敬明(谨慎严明)

(6) 尊重,尊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北虽貌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7) 又如:敬学(尊重学问);敬服(敬伏。敬重佩服);敬事后食(先考虑国事然后考虑自己);敬老(尊敬老人);敬老慈幼(尊敬老人,慈爱儿童);敬老怜贫(尊敬年长的人,怜悯贫困的人)

(8) 有礼貌地送上 。如:敬酒;敬烟;敬茶;敬奉(以物敬人的敬词);敬赵(完璧归赵;奉还)

名词

(1) 敬意或谢意 。如:喜敬;贺敬

(2) 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冯梦龙《警世通言》

(3) 又如:节敬;茶敬

(4) 姓

英文翻译

respect, honor; respectfull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5 [梅县腔] gin5 [陆丰腔] gin5 [客英字典] gin5 [海陆丰腔] gin5 [东莞腔] gin5 [宝安腔]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4 [台湾四县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慶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kiengh/kyanqkĭɐŋ
[ju]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HWU
五行:
吉凶:
仓颉: BMMC
四角: 7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1) 用具;器械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词

(1) 完备;详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词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英文翻译

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海陆丰腔]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沙头角腔] ki3 [东莞腔] ki3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u6 (k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遇去聲合口三等gʰĭugyoh/giuh
fēi,fěi [fei]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MY
四角: 44111

详细解释

fēi

形容词

(1) 花草的香气很浓的——常叠用

菲菲,香也。——《广雅》

芳菲菲兮满堂。——《楚辞·东皇太一》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苏轼《作书寄王晋卿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

(2) 又如:菲薇(草木茂密的样子)

名词

(1) 一种无色结晶烃C 14 H 10 ,熔点约100°C,其母核由某些生物碱降解生成,用于染料和药物的合成

(2) 菲律宾的简称

(3) 另见 fěi

fěi

名词

(1) (形声。从艹,非声。本义:菲菜,一种芜菁类植物。又名芴、刹恕⑼凉)?

(2) 同本义

菲,芴也。——《说文》

菲,芴。——《尔雅》。注:“即土瓜也。”

采葑采菲。——《诗·邶风·谷风》

(3) 又如:采菲(采集菲菜)

(4) 通“剕”( fèi)。刖足,即断足,古代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5) 通“屝”( fèi)。草鞋,蔴鞋

不杖,不菲,不次。——《礼记·曾子问》

手为错,足下无菲。——《古诗·孤儿行》

形容词

(1) 微薄;使之微薄

菲,薄也。——《小尔雅》

不以菲废礼。——《礼记·坊记》

菲饮食。——《论语》

菲履赭衣。——《汉书·刑法志》。注:“草履也。”

卑宫菲食。——陆机《辨亡论》

(2) 又如:菲陋(才学微薄);菲葑(比喻微贱之人);菲才寡学(才能小而学识浅);菲己(待己菲薄)

(3) 另见 fēi

英文翻译

fragrant, luxuriant; the Philippines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fui3 [客英字典]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梅县腔]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hyoi/phvoipʰĭwəi
zhuó [zhuo]
部首: 714
笔画: 10
五笔: SG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WPI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 yǒu),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2) 同本义

酌,盛酒行觞也。——《说文》

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缩酌用茅。——《礼记·郊特牲》

盖酌之也。——《公羊传·僖公八年》

及祭,酌仆。——《周礼·夏官》

引壶觞以自酌。——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因命酌互举。——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无多酌我,我乃酒狂。——《汉书·盖宽饶传》

(3) 又如:酌献(斟酒以献;酌酒献客;酌酒祭神);酌羽(酌酒。羽,羽觞之省,代指酒);酌言(酌酒。言,助词);酌醴(酌酒)

(4) 饮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潜《归去来辞》

(5) 又如:酌别(饮酒告别);酌杯(饮酒);酌鲁(饮薄酒);酌霞(比喻饮美酒)

(6) 斟酌,择善而行

酌今昔而减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酌议(斟酌商议);酌责(酌情责罚);酌从(酌情顺从);酌古御今(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酌古准今(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酌估(估计);酌度(酌量;度量)

(8) 舀取

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9) 又如: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酌取(挹取,舀取)

名词

(1) 酒的代称

折寒梅以为羞兮,洒飞泉以为酌。——邹智《吊刘忠定公文》

(2) 又如:酌奠(以酒祭奠);酌焉不竭(比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主人受酌降。——《仪礼·有司徹》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楚辞·招魂》

(4) 又如:酌金馔玉(形容饮食的豪侈讲究);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英文翻译

serve wine; feast; delib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7 [客英字典] chok7 [沙头角腔] zok7 [东莞腔] tsek7 [台湾四县腔] zok7 [梅县腔] zhok7 [陆丰腔] chok7 [宝安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若藥開入聲開口三等cjak/tjaktɕ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