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

jiāo fāng [ jiao fang]
注音 ㄐ一ㄠˋ ㄈㄤ

词语释义

教坊 jiàofǎng

(1)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的官署

名属教坊第一部。——·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office in charge of imperial music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唐 武德 后在禁中设内教坊,其官隶属太常; 武则天 改称为“云韶府”。 神龙 年间恢复旧称。 玄宗 开元 二年置内教坊于 蓬莱宫 侧, 洛阳 、 长安 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从此不隶属太常。 宋 元 两代亦有教坊; 明 代教坊司,隶属礼部。至 清 雍正 时始废。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把箇 太真妃 扶在翠盘间。”《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 太祖 皇帝定天下,把那 元 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着他们。”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唐武德后在禁中设内教坊,其官隶属太常; 武则天改称为“云韶府”。 神龙年间恢复旧称。 玄宗开元二年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 洛阳、长安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从此不隶属太常。 宋元两代亦有教坊; 明代教坊司,隶属礼部。至清雍正时始废。

南唐李煜《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把箇太真妃扶在翠盘间。”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太祖皇帝定天下,把那元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着他们。”

⒉ 妓院。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想这济南府教坊中人,那一个不是我手下教导过的小妮子?”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真箇是天香偏出众,国色独超羣。可知道教坊为第一,花内牡丹尊。”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教坊的国语词典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凡是宫中宴会,都用女乐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称为「教坊」。宋、元、明皆沿设,至清雍正年间始废。

教坊的网络释义

教坊 (中国古代舞乐机构)

  • 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遂不再属太常寺。此后凡祭祀朝会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俗乐。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 教坊造句

    你那参将的官身革除,全家抄斩,家产充公,妻女入教坊。
    如今玄宗皇帝的日子可是十分地惬意,既有梨园子弟、教坊人员逗趣娱乐,又有杨、江二女朝夕陪欢伴舞,安心地享福作乐,大有蜀汉后主“此间乐”。
    清代戏曲管理分三个时期,即教坊司、南府和升平署。
    唐明皇就任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
    教坊职司方面与宋似,仍是宫廷承应乐舞的不可或缺的机构。
    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
    敬业爱岗不求利,耕耘教坊甘做牛。
    原来教坊司隶属礼部,设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各一人,这地方可不只是管理官妓,教坊司是朝廷的礼乐机构,宫廷各项大礼需要的音乐歌舞同样需要教坊司负责。
    杜十娘妙音绝调,在行院教坊推首。
    李蕙娘从香茗那里知道了月娘是京城教坊司女伎,擅长歌舞,在路州女营,任官妓教习,那么在汎素县这个小地方,自然可称是色艺双绝了。
    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廷演出。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仁宗只当是教坊乐籍中的哪个填词能手,赞道写得好!小玉姑娘,你再将此人的词唱两首我听听。
    ;两个孙子死在狱中,妻张氏发教坊司充做官妓,病死后弃其尸。
    果不其然!云门一舞,竟残碎至此,难怪于教坊诸部中被黜落于最下乘了。
    皇帝来到奉天殿后,已陈设于此的明扇打开,珠帘也卷起,尚宝司官员将御玺置于预先设立于御座之东的宝案之上,至此,教坊司乐队停止演奏“中和乐”。
    玄宗与杨贵妃朝夕相伴,比肩施乐,或乐舞于梨园教坊,或贪欢于芙蓉帐里,或醉饮于沉香亭下。
    烟雨楼中有一红牌,乳名唤作玫儿,妙年十七,自幼在教坊中长大,习得丝竹歌舞,样样皆精,并且秉守贞洁,无人能够染指。

    汉字详情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fāng,fáng [fang]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GYHS
    四角: 40127

    详细解释

    fāng

    名词

    (1) (形声。从土,方声。本义: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

    (2)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元典》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水浒传》

    (3) 又如:坊隅(街巷,街坊);坊厢(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坊市(街市);坊郭(城郭市街)

    (4) 官署名 。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5) 又如:坊局(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

    (6) 牌坊 。如:三元坊;贞节坊

    (7) 铸造器物的土模

    (8) 店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孟元老《东京孟华录》

    (9) 又如:坊肆(商店);坊店(店铺);坊贾(书商)

    (10) 别屋;专用的房舍

    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金瓶梅词话》

    (11) 又如:坊子(妓院;私娼的屋子);坊陌(妓女居所名);坊曲(唐代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指小街曲巷)

    (12) 古州名 在今陕西省黄陵县

    (13) 另见 fáng

    fáng

    名词

    (1) 同“防”。堤防

    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郊特牲》

    大为之坊,民犹逾之。——《礼记·坊记》

    长城钜坊,足以为塞。——《战国策·秦策》

    (2)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老残游记》

    (3) 又如: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

    动词

    (1) 通“防”。防止;防范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坊记》

    (2) 另见 fāng

    英文翻译

    neighborhood, urban subdiv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f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1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宝安腔] fong1 [陆丰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1(风) 何汪5(防),huang1 hu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