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步自封

gù bù zì fēng [ gu bu zi feng]
注音 ㄍㄨˋ ㄅㄨˋ ㄗˋ ㄈ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故步自封 gùbù-zìfēng

(1) 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限。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confine oneself to the old method;stand still and cease to move a step forwar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成语辨析

故步自封和“墨守成规”;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

成语用法

故步自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因循守旧,不图进取。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
田汉《<电影戏剧表演术>序》:“故步自封的封建艺术日趋没落的过程中,在北方也是营业不振。”

故步自封的国语词典

比喻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如:「他为人行事,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故步自封的网络释义

故步自封

  • 故步自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ù bù zì fēng,意思是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申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是“固步自封”的同义词。
  • 故步自封的翻译

    英语: stuck in the old ways (idiom)​; refusing to acknowledge new ideas, stagnating and conservative
    日语: 現状(げんじょう)に安(やす)んじて進取的精神(しんしゅてきせいしん)を欠(か)く
    俄语: замыкáться в себé

    故步自封造句

    假如生命史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投奔江河;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啬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点绿色。
    这个时代就是要勇于创新,不能故步自封。
    像你这样因循旧规,岂不是故步自封?
    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墨守陈规。
    这家工厂的经营模式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难以有为。
    王小明故步自封,不求进步。
    广告业讲究的是创意,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做不来。
    如果我们继续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那迟早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清王朝故步自封的统治终究被推翻了。
    行事如此故步自封,怎能赶上新时代的潮流?
    虽然这次考试你取得了好成绩但一定要再接再励,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我们要不断进步,不能故步自封。
    我就是信任你,才把任务託付给你。你就放手一搏,不要畏首畏尾,故步自封。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
    保守并非不好,但保守到故步自封,就容易被淘汰。
    虽然这次考试你取得了好成绩,但一定要再接再历,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即使有成绩,也不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我们要反对闭关自守的关门主义和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要进步,就绝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投奔江海;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豪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点绿色。

    汉字详情

    [gu]
    部首: 425
    笔画: 9
    五笔: D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ROK
    四角: 486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攴(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形容词

    (1) 原来。旧时的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时代久远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词

    (1) 死亡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副词

    (1) 故意,存心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何,何故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代词

    〈方〉∶这;那 。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英文翻译

    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 客家话:[梅县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东莞腔] gu5 [陆丰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沙头角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台湾四县腔] gu5 [宝安腔] g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暮去聲開口一等kukoh/kuh
    [bu]
    部首: 447
    笔画: 7
    五笔: HIR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MH
    四角: 21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step, pace; walk, st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
    [zi]
    部首: 625
    笔画: 6
    五笔: T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U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代词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词

    (1) 由;从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词

    (1) 自然,当然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词

    (1)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6 [cit7] [陆丰腔] cih6 [台湾四县腔] cih5 [cit7] [宝安腔] cu3 [沙头角腔] cu5 ci2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ci4 q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二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ziih/dzihdzʰi
    fēng [feng]
    部首: 307
    笔画: 9
    五笔: F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GDI
    四角: 44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2) 同本义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

    (4) 坟堆;土堆

    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管子》

    (6) 国土,土地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

    (7) 泛指书信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8) 封建主义的简称

    (9) 封山,山名 。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10) 姓

    动词

    (1) 分封土地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宋· 苏洵《六国论》

    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

    (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

    (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将何以封矣。——《国语·楚语下》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

    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书》

    (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

    (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堆土筑坟

    封王子比干之墓。——《礼记》

    (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如:把酱菜坛子封好

    (11) 界限,局限

    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

    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

    (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

    (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 。如:炉子封了吗?

    形容词

    (1) 高

    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2) 大 。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英文翻译

    letter, envelope; feud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宝安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g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府容平聲開口三等pyung/pivng

    故步自封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