撄挠

yīng náo [ ying nao]
繁体 攖撓
注音 一ㄥ ㄋㄠˊ

词语释义

扰乱。

词语解释

  1. 扰乱。

    《庄子·在宥》“女慎无攖人心” 唐 成玄英 疏:“宥之放之,自合其理,作法理物,则攖挠人心。”

引证解释

⒈ 扰乱。

《庄子·在宥》“女慎无攖人心” 唐成玄英疏:“宥之放之,自合其理,作法理物,则攖挠人心。”

撄挠的网络释义

撄挠

  • 扰乱
  • 《庄子·在宥》“女慎无撄人心” 唐 成玄英 疏:“宥之放之,自合其理,作法理物,则撄挠人心。”
  •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330
    笔画: 14
    五笔: RMMV
    五行:
    仓颉: QBOV
    四角: 57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婴声。本义:扰乱,干扰)

    (2) 同本义

    不以人物利害相撄。——《庄子·庚桑楚》

    (3) 又如:撄宁(外物的扰乱);撄心(扰乱心神)

    (4) 缠绕

    勿挠勿撄,万物将自称。——《淮南子》。高诱注:“撄,缨也。”

    (5) 又如:撄城(环城);撄挽(纠缠)

    (6) 触犯

    杀害既多,必撄鬼神之怒。——《绿野仙踪》

    (7) 又如:撄怒(触怒);撄拂(触犯,拂逆);撄鳞(喻触怒帝王)

    (8) 触

    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三国演义》

    (9) 又如:撄宁(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撄锋(触碰锋镝)

    (10) 向…挑战或撩斗

    虎负嵎,莫之敢撄。——《孟子》

    英文翻译

    oppose, offend, run counte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

    náo [n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ATQ
    五行:
    仓颉: QJPU
    四角: 55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容词

    (1) 弱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英文翻译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naau5
    ◎ 潮州话:na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