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不开锅

jiē bu kāi guō [jie bu kai guo]
繁体 揭不開鍋
注音 ㄐ一ㄝ ㄅㄨˋ ㄎㄞ ㄍㄨㄛ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揭不开锅 jiēbukāi guō

(1) 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go hungry;have nothing to ea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常揭不开锅。”

成语用法

揭不开锅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贫穷。

引证解释

⒈ 谓断炊。

马识途《老三姐》:“他们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一个赛一个凶恶的阎王把他们挤得精干,还不放手,还要把骨头都榨出油水来。”

揭不开锅的国语词典

锅中没米饭。比喻断炊。

如:「即使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不可以为非做歹,铤而走险。」

揭不开锅的网络释义

揭不开锅

  • 【解释】: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形容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上,也就是揭不开锅。
  • 揭不开锅造句

    他家非常穷,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我是长子,父亲对我比弟妹要求更严格,但他从不打骂我,甚至有时我把他的文件搞得乱七八糟,他也只是笑着说我几句。直到父亲所在的公司要大量裁减人员,父亲面临被解雇的危险,家里又穷得揭不开锅,这才见不到他的笑容。
    这个昔日的小康之家,现在已穷得揭不开锅了。
    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现在他和妻子努力节省开支,希望生活揭不开锅之前找出谋生法门。
    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穷也算了,更过份的是,一家子还都是极品。
    物价直线上升,这样子下去,我们都快要揭不开锅了。
    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洪菊珍便领着她去讨米。
    物价直线上升,这样子下去,我们就揭不开锅了!
    李大望着家中揭不开锅的米缸,心中有些落寞,现在稻谷还没有成熟,亲戚接济过几次之后做到情至意尽之后就不再管他了。
    他们家经常揭不开锅,但他们祖先因为是旗人,他绝不会给人扛活锄地卖大力气,俗话说得好,鸡不撒尿,各有一便,他有他的活着的法儿。
    他的屋子可以用织楚成门来形容,穷得揭不开锅,更别提住宿条件了。
    他家揭不开锅了,孩子们都等着吃饭。
    经济下滑这么厉害,工薪阶层快要揭不开锅了。
    爹爹身患固疾?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极品奶奶上门吵闹?身为五岁的木小小应该怎么应付这该死的变化?还好还好,小小有空间,笑看贫女小小崛起。
    晚上烤个苹果,医生饿的揭不开锅。
    父亲是大将军,被冤杀了哥哥一表人材,却是个烂赌鬼母亲勤劳吃苦,却总被欺压家中宅院重重,却穷的揭不开锅。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QN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PV
    四角: 56027

    详细解释

    名词

    标志

    峨嵋为泉阳之揭。—— 郭璞《江赋》

    形容词

    (1) 高亢 。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2) 揭揭

    (3) 修长的样子。

    (4) 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动词

    (1) (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揭,高举也。——《说文》

    西柄之揭。——《诗·小雅·大东》

    修剑揭以低昂。——张衡《思玄赋》

    揭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揭竿为旗——汉· 贾谊《过秦论》

    两竿夹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4) 肩负;担;扛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5) 又如: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6) 披露;发表;公布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灯余话》

    (7) 又如: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8) 掀起; 拿开

    揭水指路。——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水浒传》

    (9) 又如: 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 露出;向上翘

    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唇揭者甚齿塞。——《战国策》

    (11) 借债 。如: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英文翻译

    raise, lift up;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yad5 [宝安腔] k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梅县腔] jat7 [东莞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giet7
    ◎ 潮州话:giah4(kiah) ,gig4(kik)[揭阳]gêg4(k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例祭B開去聲開口三等祭Bkʰĭɛikhied/qyey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kāi [kai]
    部首: 313
    笔画: 4
    五笔: G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
    四角: 10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2)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4)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 宋。——《荀子·议兵》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开卷有益;旗开得胜;顿开茅塞;开封(拆开书函);开窗放入大江来(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开箱(女子出嫁后第一次打开其配嫁的箱柜);开着眼(睁着眼)

    (6) 引申为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7) 又如:春暖花开;盛开(花开得茂盛);开眉(舒展双眉。解愁、欣喜的意思);开眉展眼(形容高兴的样子。应作开眼展眉)

    (8) 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欲开置县。——《海瑞传》

    旁开小窗——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开工厂;开店;开茶馆;开屏(张设屏风)

    (10) 摆开

    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11) 又如:开宴(摆开酒席)

    (12)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13) 又如:开天辟地;开源节流;继往开来;开达(开通明达);开敏(开明通达)

    (14) 教导,启发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王符《潜夫论》

    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15) 又如:开诱(启发诱导);开晓(开导启发,让人明白);开譬(开导警惕)

    (16) 开拓,扩展

    开地数千里。——《韩非子·初见秦》

    开荒南野际。——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武皇开边意未已。—— 唐· 杜甫《兵车行》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17) 又如:开封(开拓疆土);开境(开拓疆域);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艰);开边(开拓疆域);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18) 开始,开端 。如:开演;开业;开沽(卖酒);开笔(学童开始学做文章);开江(船由内河启程驶入长江);开八(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19) 戏剧开场角色的说白

    外扮老夫人上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

    (20) 释放;赦免 。如:开释(赦免,释放);开放(开脱;释放)

    (21) 解除,免去 。如:开除(开脱,免除;杀戮,消灭);开复(官员被降职、免官,后又免除处分恢复原职)

    (22) 分离,分开

    连月不开。——《后汉书·列女传》

    (23) 又如:开交(分开;解决)

    (24) 起刺激作用,尤指诱发特征性的生命活动 。如:开胃;开口(初生婴儿喂奶之前,请有奶水的妇女用咸菜抹上香油在婴儿口内抹上数次,称为:“开口”)

    (25) 书写,开列,填写 。如:开票;开账;开报(开列呈报)

    (26) 放晴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量词

    (1) 黄金成色单位,等于纯金占合金的1/24 。如:16开金含16/24纯金

    (2) 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附在数词之后 。如:十六开

    (3) 〈方〉∶冲茶一次,叫做一开

    吃过五六开茶,朴斋将一角小洋钱会了茶钱。——《海上花列传》

    名词

    英文翻译

    open; initiate, begin, start

    方言集汇

    ◎ 粤语:hoi1
    ◎ 潮州话:kai1

    宋本广韵

    guō [g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KMW
    五行:
    仓颉: OPROB
    四角: 86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咼( kuā)声。本义: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

    (2) 同本义 。如:锅铲(炒菜用的铲子);锅底饭(锅巴);锅灰(锅底的烟灰);锅户(宋时以煮盐为业的人);铁锅;铝锅;火锅;汤锅;沙锅

    (3) 形状像锅的东西 。如:烟袋锅;锅烟子(锅灰);锅脐灰儿(锅灰);锅镬(方言。大虫);又指盛膏器。御者系于车旁备用

    (4) 车釭。即车轴外面的铁圈

    车釭,燕、 齐、 海、 岱之间谓之锅。——《方言》

    英文翻译

    cooking-pot, saucepan

    方言集汇

    ◎ 粤语:wo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