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扭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待揪捽没头髮。”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夫人喝侍婢向前揪捽,被 赵云 推倒,就怀中夺了 阿斗 ,抱出船头上。”
引证解释
⒈ 扭抓。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待揪捽没头髮。”
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
《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夫人喝侍婢向前揪捽,被赵云推倒,就怀中夺了阿斗,抱出船头上。”
揪捽的国语词典
用力抓住。《董西厢.卷二》:「欲待揪捽没头发,扯住那半扇云衲,屹搭搭地直驱来马直下。」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望后来怎禁推抢,待向前去,又被揪捽。」也作「揪撮」。
揪捽的网络释义
揪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秋声。本义:收聚)
(2) 同本义
佺揪聚军中币万余匹,悉袍、带并与之。——《新唐书》
(3) 抓;扯住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 鲁达。——《水浒传》
(4) 又如:揪捽(抓住;扭住);揪扯(揪抓拉扯);揪撇(抛到一边);揪采(瞅睬。看顾;理睬;扭拉);揪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些方法。通常用手指揪颈部、咽喉部、额部,使局部皮肤充血)
(5) 抽打
拨县里捉得去办,办理拐逃,揪二百藤条,收仔长监。——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3 ciu1 ziu1 [梅县腔] ziu1 ziu3 [沙头角腔] tsieu1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kiu3 qiu1 [海陆丰腔] kiu3 ciu1 ziu1 [客英字典] ziu1 [宝安腔] ciu1 zi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遒 | 即由 | 精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ziou | ts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揪持头发
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说文》
捽胡投何罗殿下。——《汉书·金日磾传》
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汉书·贾谊传》
捽博其颊。——《汉书·王尊传》
詈侮捽搏。——《荀子·正论》
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 庆忌捽之,投之于江。——《吕氏春秋》
(2) 泛指揪住
捽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捽使跪。
(3) 又如: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揪拉);捽抑(揪住往下按);捽拽(揪住拖拽);捽挽(揪拉);捽搏(揪打;捕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d6 zi1 zud6 [海陆丰腔] cut8 zut8 [客英字典] cut7 [台湾四县腔] cut8 zut8 [梅县腔] c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崒 | 慈卹 | 從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dzʰĭuĕt | zyt/dz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