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符

wò fú [ wo fu]
注音 ㄨㄛˋ ㄈㄨˊ

词语释义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词语解释

  1.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萧 曹 扶翼 汉祖 ,灭 秦 项 以寧乱。

    魏氏 乘时於前,皇 齐 握符於后。” 李善 注引《孝经钩命决》:“帝受命,握符出也。”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应运绍基。”

引证解释

⒈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

语本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萧曹扶翼汉祖,灭秦项以寧乱。 魏氏乘时於前,皇齐握符於后。”
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帝受命,握符出也。”
明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
明张居正《贺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应运绍基。”

握符的网络释义

握符

  • 握符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 汉字详情

    [wo]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NGF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SMG
    四角: 57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2) 同本义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4) 屈指成拳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5)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6) 掌握

    握踣家五十室。——《管子·戒》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韩非子·主道》

    (7) 又如:握枢(掌握中枢之权);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握雾拿云(驾驭云雾);握柄(掌权);握要(掌握要领);握守(把手)

    (8) 控制

    握乱以治天下。——皮日休《原化》

    (9) 用同“捂( ”)。遮盖

    说着,便两手握起脸来。——《红楼梦》

    量词

    (1) 一把的容量

    贻我握椒。——《诗·陈风》

    (2) 一拳的长度

    宗朝之牛角握。——《礼记·王制》

    英文翻译

    grasp, hold fast, take by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aak1 ak1
    ◎ 客家话:[梅县腔] wok7 but7 wut7 [海陆丰腔] wok7 [东莞腔] wok7 [沙头角腔] wo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vog5 [台湾四县腔] wok7 [客英字典] vok7 [宝安腔] w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角入聲開口二等ʔɔkqruk/eok
    [fu]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WFU
    五行:
    仓颉: HODI
    四角: 882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yo/biubʰĭu

    握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