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
《魏书·术艺传·范宁儿》:“ 赵国 李幼序 、 洛阳 丘何奴 并工握槊。此盖 胡 戏,近入中国,云 胡 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唐 刘禹锡 《观博》:“初,主人执握槊之器……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期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十三》:“握槊、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 后魏 李邵 曰:‘ 曹植 作长行局, 胡 王作握槊,亦双陆也。’”
唐 丹阳 公主 下嫁 薛万彻 ,嫌 薛 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
唐太宗 乃召 高祖 诸婿与 薛 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 薛 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妾击贼》:“呜呼!射雉既获,内人展坐;握槊方胜,贵主同车,技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
引《魏书·术艺传·范宁儿》:“赵国李幼序、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唐刘禹锡《观博》:“初,主人执握槊之器……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期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
清方以智《通雅·器用十三》:“握槊、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 后魏李邵曰:‘ 曹植作长行局, 胡王作握槊,亦双陆也。’”
⒉ 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 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妾击贼》:“呜呼!射雉既获,内人展坐;握槊方胜,贵主同车,技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握槊的网络释义
握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2) 同本义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4) 屈指成拳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5)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6) 掌握
握踣家五十室。——《管子·戒》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韩非子·主道》
(7) 又如:握枢(掌握中枢之权);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握雾拿云(驾驭云雾);握柄(掌权);握要(掌握要领);握守(把手)
(8) 控制
握乱以治天下。——皮日休《原化》
(9) 用同“捂(
”)。遮盖说着,便两手握起脸来。——《红楼梦》
量词
(1) 一把的容量
贻我握椒。——《诗·陈风》
(2) 一拳的长度
宗朝之牛角握。——《礼记·王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ok7 but7 wut7 [海陆丰腔] wok7 [东莞腔] wok7 [沙头角腔] wo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vog5 [台湾四县腔] wok7 [客英字典] vok7 [宝安腔] w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渥 | 於角 | 影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ʔɔk | qruk/eok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朔声。本义:古代兵器,即长杆矛) 同“矟”。长杆矛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英雄,而今安在哉?—— 宋· 苏轼《前赤壁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ok7 [陆丰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海陆丰腔] s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朔 | 所角 | 生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sruk/sheok | ʃɔ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