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情审势

kuí qíng shěn shì [ kui qing shen shi]
繁体 揆情審勢
注音 ㄎㄨㄟˊ ㄑ一ㄥˊ ㄕㄣˇ ㄕ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成语用法

揆情审势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復我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揆情审势的网络释义

揆情审势

  • 揆情审势,读音kuí qíng shěn shì,汉语成语,估量情况审察形势。出自《〈盛世危言〉叙》。
  • 汉字详情

    kuí [ku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W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NOK
    四角: 52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名词

    (1) 准则;原则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英文翻译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kwai5
    ◎ 客家话:[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海陆丰腔] kui2 [沙头角腔] k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癸脂A合上聲合口三等脂Agjyix/gviigʰwi
    qíng [q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QMB
    四角: 95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英文翻译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n2 [陆丰腔] cin3 [客英字典] c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in2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dzʰĭɛŋzieng/dzieng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217
    笔画: 8
    五笔: RVY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IKS
    四角: 55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

    (2)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英文翻译

    power, force; tendency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