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

kuí duó [ kui du]
注音 ㄎㄨㄟˊ ㄉㄨㄛˊ

词语释义

揣度,估量。

词语解释

  1. 揣度,估量。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晋书·外戚传·羊琇》:“又观察 文帝 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 武帝 默而识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彼奉其国王之命,航海而来,不过欲化 中国 为彼教,揆度事势,寧有是理?” 吴组缃 《山洪》二六:“大哥这番指点, 三官 是相信的,他一时十分动心,但这种揆度也不见得稀奇。”

引证解释

⒈ 揣度,估量。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
《晋书·外戚传·羊琇》:“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彼奉其国王之命,航海而来,不过欲化中国为彼教,揆度事势,寧有是理?”
吴组缃《山洪》二六:“大哥这番指点, 三官是相信的,他一时十分动心,但这种揆度也不见得稀奇。”

揆度的国语词典

揆察测度。《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也作「揆测」。

揆度的网络释义

揆度

  • 揆度,汉语词汇。
  • 拼音:kuí duó
  • 释义:① 揣度,估量。《素问·玉版论要》:“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
  • ② 古医书篇名。“揆”言切求其脉理;“度”谓得其病处,参以四时逆顺以明其吉凶及治法。
  • 揆度造句

    不要太低揆度需要几多时间清洗一个看多的市场。
    故能调五者,不与五音者也;能调五味者,不与五味者也;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每个雇员都有五种可以利用的权力资源。揆度本身潜在的权力资源并善用之。
    倘使你的常识是坚固的,你的渴望将无法揆度。

    汉字详情

    kuí [ku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W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NOK
    四角: 52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名词

    (1) 准则;原则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英文翻译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kwai5
    ◎ 客家话:[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海陆丰腔] kui2 [沙头角腔] k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癸脂A合上聲合口三等脂Agjyix/gviigʰwi
    部首: 314
    笔画: 9
    五笔: YDAC

    英文翻译

    degree, system; manner; to co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