掴蚊取血

guó wén qǔ xiě [guo wen qu xie]

词语释义

为赚钱不惜手段,亦指残酷的剥削。

汉字详情

guó,guāi [guo,gua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LGY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WMI
四角: 56000

详细解释

动词

用巴掌打 。如:掴耳光;掴手(拍手);掴打(即打捆。批打);掴裂(打破);掴搭,掴榻(掴打);掴混(搅混,玩闹)

英文翻译

box one's ears, slap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k3

宋本广韵

wén [wen]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JYY
五行:
仓颉: LIYK
四角: 50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蚊子

飞蚊伺暗声如雷。——刘禹锡《聚蚊谣》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蚊力(比喻力量微小);蚊市(黄昏时,蚊子聚集如市。形容蚊子甚多);蚊首(比喻极细微、就像蚊首一般);蚊负(比喻能力不足而负担重任。即无法胜任之意);蚊雷(蚊子飞集时如雷鸣的声音。后也比喻谤的言论);蚊睫(蚊子的睫毛。比喻极细微之物);蚊幌(蚊帐);蚊厨(夏天用以避蚊子的帷帐);蚊蝇(蚊虫苍蝇。亦喻纷扰的世情);蚊蚁(蚁虫蚂蚁。比喻坏人);蚊响(蚊虫聚飞发出的声音);蚊聚(蚊虫集聚);蚊翼(蚊虫的翅膀。比喻极小的事物);蚊烟,蚊烟香(即蚊香);蚊阵(犹言蚊群);蚊眉(蚁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蚊吟(蚊子振翅所发出的声音);蚊虻(一种危害牲兽的虫类;比喻轻微的危害);蚊母鸟(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蚊虻负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蚊思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英文翻译

mosquito; gnat

方言集汇

◎ 粤语:man1 m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1 [陆丰腔] mun1 [台湾四县腔] mun1 [客英字典] mun1 [沙头角腔] mun1 [梅县腔] mun1 [宝安腔] mun1 [东莞腔] mun1 [客语拼音字汇] m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分平聲合口三等myon/miunmĭuən
[q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JE
四角: 17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助词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文翻译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3 [宝安腔] ci3 [沙头角腔] ci3 [东莞腔] ci3 [梅县腔] ci3 [台湾四县腔] ci3 [客英字典] ci3 [客语拼音字汇] qi3 [陆丰腔] ci3
◎ 潮州话:cu2 (tsh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庾上聲合口三等chyox/ciuutsʰĭu
xiě,xuè [xie,xue]
部首: 618
笔画: 6
五笔: TLD
五行:
仓颉: H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英文翻译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方言集汇

◎ 粤语:h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huet/xuetx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