掯勒
词语释义
勒索;刁难。
词语解释
勒索;刁难。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我见新官到呵……马前剑有三千箇利便,旧官行掯勒些东西,新官行过度些钱。”《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以后米、麵、柴、薪、菜蔬等项,须是一一供给,不许掯勒短少,直待我嫁人方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宪役下县,官给饭食;起程,官给路费。必不令锁带该胥,恣意掯勒。” 茅盾 《子夜》十七:“要是我们找不到旁的主顾,那时候再去和 老赵 接洽呢,就要受他的掯勒,不去和他接洽呢,他会当真对我们来一个经济封锁,那不是更糟了么?”
引证解释
⒈ 勒索;刁难。
引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我见新官到呵……马前剑有三千箇利便,旧官行掯勒些东西,新官行过度些钱。”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以后米、麵、柴、薪、菜蔬等项,须是一一供给,不许掯勒短少,直待我嫁人方止。”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宪役下县,官给饭食;起程,官给路费。必不令锁带该胥,恣意掯勒。”
茅盾《子夜》十七:“要是我们找不到旁的主顾,那时候再去和老赵接洽呢,就要受他的掯勒,不去和他接洽呢,他会当真对我们来一个经济封锁,那不是更糟了么?”
掯勒的国语词典
刁难、苛扣。《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以后米面柴薪菜蔬等项,须是一一供给,不许掯勒短少。」也作「勒掯」。
掯勒的网络释义
掯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压制;揿 。如:掯害(迫害;坑害);掯杀(坑杀;难杀)
(2) 卡;扣留;留难,刁难
你将俺这小本经纪来掯。——李文蔚《燕青博鱼》
(3) 又如:掯财(勒索财礼);掯诈(留难;骗取);掯赖(刁难,敲诈);掯勒(即“勒掯”。刁难;又作勒索解);掯财作弊(勒索财物,违法乱纪);掯除(扣除,克扣);掯子(关头,关键时刻);掯子上(节骨眼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n3 [宝安腔] ken5 [客英字典] ken5 [台湾四县腔] ken5 [海陆丰腔] ken5 [陆丰腔] ken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è
名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6) 姓。
动词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
动词
(1)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又如:勒紧裤带
(3)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ek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et8 [客英字典] let8 lit8 [宝安腔] let8 [客语拼音字汇] led5 liad6 lid6 [台湾四县腔] l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勒 | 盧則 | 來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lok | lə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