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电压
词语释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接 | 即葉 | 精 | 葉A | 入聲 | 葉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ciep/ziep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 用角抵人或物
触,牴也。——《说文》
兽穷则触。——《新序杂事》
触槐而死。——《左传》
羝羊触藩。——《易·大壮》
(3) 又如:触藩(以角触撞藩篱);触藩羝羊(公羊抵触藩篱,角被挂,无法摆脱很焦急)
(4) 撞,碰
手之所触。——《庄子·养生主》
(5) 又如:触损(伤害);触抵(抵触顶撞);触搏(撞击)
(6) 接触 。如:触物(接触景物、事物);触桶(便桶);触冒(接触,冒着)
(7) 遇到;遭受
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触受(触及,遭受);触值(遭遇);触祸(遭受祸殃)
(9) 触动 。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
(10) 干犯,冒犯
去礼义,触刑法。——《汉书·元帝纪》
(11) 又如:触突(触犯;刺激);触抵(触犯罪过);触冒(冒犯,冲犯)
名词
(1) 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人之嗜欲,著于声、色、香、味、触、法,而仁义即由嗜欲而起。——章炳麟《菌说》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动词
电击 。如:电了我一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ā
动词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如:压宝
名词
(1) 压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yà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