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

jiē chù xìng pí yán [jie chu xing pi yan]

词语释义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接触某些化学性、动物性或植物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病。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界分明的红肿皮疹,有瘙痒和烧灼感。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结果应用70%酒精皮肤消毒进行皮试,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2、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这个组织发现,儿童面部油彩中含有的铅、镍、钴和铬等重金属物质,会造成永久的皮肤过敏和接触性皮炎。
4、如同预料中的,许多的皮肤问题包括牛皮癣、湿疹、硬皮病、狼疮、痤疮以及过敏、皮脂溢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都显示了低的谷胱甘肽含量。
5、苯海拉明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程度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
6、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中常见的过敏原情况。
7、最常见的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睑皮肤病。
8、目的探讨胶原敷料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9、结论咪唑斯汀在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时是一种好的选择。
10、结论:MEBO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显著。
11、目的探讨造口涂膜剂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
12、变态反应性模型主要包括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接触性皮炎模型及气囊、滑膜炎模型。
13、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而杭白菊引起接触性皮炎尚未见报道。
14、双盲,安慰剂控制在80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研究将在以色列哈达萨医院进行。
15、所以,使用化妆品时产生接触性皮炎要正确区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6、尿布皮疹是一种感染婴儿的接触性皮炎。它通常看起来红和发炎。
17、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以选择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潜在的光敏性物质。
18、催生痤疮,接触性皮炎,过敏性反映。
19、目的:观察茶油对大鼠原发性刺激性皮炎和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探讨茶油的抗炎作用机制。
20、目的研究祛风止痒口服液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21、女性对药物治疗显得更为敏感,以至于有生高的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危险。
22、目的探讨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23、目的探讨ICR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
24、结论接触性皮炎与湿疹具有各自不同的常见致敏原与地区及从事的职业有直接的关系。
25、美国皮肤病学会发现它们是引发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26、观察了性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
27、用于虫咬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28、两药合用的外用制剂(霜剂)主要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
29、接触性皮炎,如毒漆藤皮炎,是从接触抗原开始的,就是那个也被叫做变应原的东西。
30、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瘙痒介质。

接触性皮炎造句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这个组织发现,儿童面部油彩中含有的铅、镍、钴和铬等重金属物质,会造成永久的皮肤过敏和接触性皮炎。
如同预料中的,许多的皮肤问题包括牛皮癣、湿疹、硬皮病、狼疮、痤疮以及过敏、皮脂溢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都显示了低的谷胱甘肽含量。
苯海拉明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程度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
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中常见的过敏原情况。
最常见的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睑皮肤病。
目的探讨胶原敷料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结论咪唑斯汀在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时是一种好的选择。
目的探讨造口涂膜剂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
变态反应性模型主要包括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接触性皮炎模型及气囊、滑膜炎模型。
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而杭白菊引起接触性皮炎尚未见报道。
所以,使用化妆品时产生接触性皮炎要正确区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尿布皮疹是一种感染婴儿的接触性皮炎。它通常看起来红和发炎。
催生痤疮,接触性皮炎,过敏性反映。
目的:观察茶油对大鼠原发性刺激性皮炎和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探讨茶油的抗炎作用机制。
女性对药物治疗显得更为敏感,以至于有生高的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危险。
结论接触性皮炎与湿疹具有各自不同的常见致敏原与地区及从事的职业有直接的关系。
用于虫咬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两药合用的外用制剂(霜剂)主要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
接触性皮炎,如毒漆藤皮炎,是从接触抗原开始的,就是那个也被叫做变应原的东西。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
chù [chu]
部首: 707
笔画: 13
五笔: QEJ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BLMI
四角: 252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 用角抵人或物

触,牴也。——《说文》

兽穷则触。——《新序杂事》

触槐而死。——《左传》

羝羊触藩。——《易·大壮》

(3) 又如:触藩(以角触撞藩篱);触藩羝羊(公羊抵触藩篱,角被挂,无法摆脱很焦急)

(4) 撞,碰

手之所触。——《庄子·养生主》

(5) 又如:触损(伤害);触抵(抵触顶撞);触搏(撞击)

(6) 接触 。如:触物(接触景物、事物);触桶(便桶);触冒(接触,冒着)

(7) 遇到;遭受

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触受(触及,遭受);触值(遭遇);触祸(遭受祸殃)

(9) 触动 。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

(10) 干犯,冒犯

去礼义,触刑法。——《汉书·元帝纪》

(11) 又如:触突(触犯;刺激);触抵(触犯罪过);触冒(冒犯,冲犯)

名词

(1) 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人之嗜欲,著于声、色、香、味、触、法,而仁义即由嗜欲而起。——章炳麟《菌说》

(2) 姓

英文翻译

butt, ram, gore; t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zuk1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
yán [yan]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F
四角: 9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形容词

(1)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名词

(1) 炎症 。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英文翻译

flame, blaze;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陆丰腔] jam3 [梅县腔] jam2 [台湾四县腔] jam2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yam4 [海陆丰腔] ram2 ram6 [东莞腔] jam2 [宝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iem/hyemĭ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