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伴

jiē bàn [ jie ban]
注音 ㄐ一ㄝ ㄅㄢˋ

词语释义

1.谓接待外国使臣。 2."接伴使"的省称。

词语解释

  1. 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 司马光 《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宋史·李继昌传》:“ 辽 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继昌 与其使 姚东之 偕诣 辽 部。俄与 韩杞 同至行在;及 辽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 英 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 英 使 司当冬 遂辞以疾。”

  2. “ 接伴使 ”的省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书舍人 充接伴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张安道使虏》:“ 安道 见其缨紱诸物,鲜明有异,知其为戎主也,不敢显言,但再三咨其艺之精尔。接伴 刘六符 意觉 安道 知之,色甚怍云。”参见“ 接伴使 ”。

引证解释

⒈ 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司马光《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
《宋史·李继昌传》:“辽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继昌与其使姚东之偕诣辽部。俄与韩杞同至行在;及辽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英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 英使司当冬遂辞以疾。”

⒉ “接伴使”的省称。参见“接伴使”。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富弼假中书舍人充接伴。”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张安道使虏》:“安道见其缨紱诸物,鲜明有异,知其为戎主也,不敢显言,但再三咨其艺之精尔。接伴刘六符意觉安道知之,色甚怍云。”

接伴的网络释义

接伴

  • 接伴是汉语词汇,出自《乞免北使第二状》,它的意思是接待外国使臣。
  •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
    bàn [ban]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UFH
    五行:
    吉凶:
    仓颉: OFQ
    四角: 292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陪同;依随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3) 配合 。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4) 相比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名词

    (1) 伴侣;同伴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英文翻译

    companion, comrade, partner; ac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un6 pu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n3 [梅县腔] pan3 pan1 [海陆丰腔] pan1 pan6 [客英字典] pan1 pan5 [宝安腔] pan3 [客语拼音字汇] pan1 pan4 [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pan1 pan5 [东莞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旱上聲合口一等buanx/buaanbʰ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