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会

jiē huì [ jie hui]
繁体 接會
注音 ㄐ一ㄝ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1.犹接触。 2.男女交合。 3.接待会见。

词语解释

  1. 犹接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惻隐不忍,仁之气也;卑谦辞让,性之发也。有与接会,故惻隐卑谦,形出於外。”

  2. 男女交合。

    汉 王充 《论衡·奇怪》:“今 尧 、 高祖 之母不以道接会,何故二帝贤圣,与 褒姒 异乎?”

  3. 接待会见。

    清 吴樾 《杀铁良之原因》:“每见 汉 官,必查明来歷,然后接会,其防备 汉 人也为甚,则其仇 汉 人也亦为甚。”

引证解释

⒈ 犹接触。

汉王充《论衡·本性》:“惻隐不忍,仁之气也;卑谦辞让,性之发也。有与接会,故惻隐卑谦,形出於外。”

⒉ 男女交合。

汉王充《论衡·奇怪》:“今尧、高祖之母不以道接会,何故二帝贤圣,与褒姒异乎?”

⒊ 接待会见。

清吴樾《杀铁良之原因》:“每见汉官,必查明来歷,然后接会,其防备汉人也为甚,则其仇汉人也亦为甚。”

接会的网络释义

接会

  • 接会,汉语词汇。
  • 拼音:jiē huì
  • 释义:是指接触;男女交合;.接待会见的意思。
  •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
    huì,kuài [hui,kuai]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MI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ui2 wui4 wui6
    ◎ 潮州话:huê6 gu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