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跖

jǐ zhí [ ji zhi]
繁体 掎蹠
注音 ㄐ一ˇ ㄓˊ

词语释义

强引为依据。

词语解释

  1. 强引为依据。

引证解释

⒈ 强引为依据。

掎跖的网络释义

掎跖

  • 掎跖是汉语词汇,读音是jǐ zhí,意思是依据。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SK
    五行:
    仓颉: QKMR
    四角: 54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力拉住,拖住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 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2)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3) 发射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4)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牵制);掎挈(牵制)

    (5) 指摘

    孔子西行不到 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韩愈《古鼓歌》

    (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夺(指摘摈弃)

    英文翻译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kie/kyegʰĭe
    zhí [zhi]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DG
    五行:
    仓颉: RMMR
    四角: 6116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足,石声。本义:脚掌) 同本义

    跖,足下也。——《说文》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吕氏春秋》

    动词

    (1) 踏,踩

    跖劲弩。——《史记》

    蹠达膝。——《淮南子·脩务》

    上无凌虚之巢,下无跖实之蹊。——张协《七命》

    (2) 又如:跖实(兽足踏地)

    (3) 跳跃

    跖魂负沴。——《汉书》

    英文翻译

    sole (of the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k7 tak8 [客英字典] chak7 [海陆丰腔] chak7 tak8 [梅县腔] zhak7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jek/tjektɕ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