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麻烦

dǎo má fán [ dao ma fan]
繁体 搗麻煩
注音 ㄉㄠˇ ㄇㄚˊ ㄈㄢˊ

词语释义

惹事;有意寻事,使人感到麻烦。

词语解释

  1. 惹事;有意寻事,使人感到麻烦。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你说的对,一刀两断,干她的去!省得日后捣麻烦。” 田汉 《丽人行》第七场:“老板不肯…… 东洋 人就处处给他捣麻烦,银行也不肯通融。”

引证解释

⒈ 惹事;有意寻事,使人感到麻烦。

老舍《四世同堂》五四:“你说的对,一刀两断,干她的去!省得日后捣麻烦。”
田汉《丽人行》第七场:“老板不肯…… 东洋人就处处给他捣麻烦,银行也不肯通融。”

捣麻烦的国语词典

故意找碴儿,使人感到麻烦或厌烦。

如:「你这个人实在无聊的很,老是喜欢捣麻烦,劝也劝不听。」

捣麻烦的网络释义

捣麻烦

  • 捣麻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ǎo má fán,是指惹事。
  • 汉字详情

    dǎo [dao]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QYM
    五行:
    仓颉: QPYU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2) 同本义

    擣,手推也。一曰,筑也。——《说文》。字亦作“捣”。

    擣肉之脯。——《仪礼·有司彻》

    所以捣郁也。——《礼记·杂记》注

    捣麋鹿羊矢(屎)。——《齐民要术·种谷》

    夜捣戎衣向明月。——唐· 李白《捣衣篇》

    (3) 又如:捣碓(形容磕头如捣米似的);捣嗓子(吃喝。骂人的话);捣蒜打(用棍棒自上而下重重击打);捣磕(叩头)

    (4) 冲击;攻打

    批(攻击)亢(吭,咽喉)捣虚。——《史记·孙膑传》

    杜曲则擣毁。——《管子·度地》。注:“触也。”

    (5) 又如:捣虚(攻打敌方空虚之处)

    (6) 胡搞;搅扰;制造事端 。如:捣叉子(找岔子;寻衅惹事);捣鬼吊白(使奸耍滑);捣大(虚诈作假);捣谎(撒谎);捣谎驾舌(掉弄唇舌,造谣生事)

    (7) 用同“倒”。倒换,替换 。如:捣替(轮流替换);捣装(转换装运)

    英文翻译

    hull; thresh; bea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 潮州话:dau2

    宋本广韵

    [ma]
    部首: 1103
    笔画: 11
    五笔: YSS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DD
    四角: 002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广( yǎn),从林( 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2)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名词

    (1) 麻的茎皮纤维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形容词

    (1) 形容众多,混乱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动词

    (1) 穿丧服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英文翻译

    hemp, jute, flax; sesam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2 [客英字典] ma2 [沙头角腔] ma2 [陆丰腔] ma3 [台湾四县腔] ma2 [客语拼音字汇] ma2 [东莞腔] ma2 [梅县腔] ma2 [宝安腔] m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霞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mamra/mea
    fán [fan]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DMY
    五行:
    仓颉: FMBO
    四角: 918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页( 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2) 烦躁,烦闷

    烦,热头痛也。——《说文》

    烦则喘喝。——《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唐· 杜甫《兵车行》

    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左传·昭公元年》

    (3) 又如:心烦(心里烦躁);烦积(烦闷积郁);烦困(烦躁疲劳);烦怨(烦恼怨恨)

    (4) 通“繁”。烦琐;繁多

    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商君书·算地》

    法省则不烦。——《淮南子·主术》。注:“多也。”

    世浊则礼烦。——《吕氏春秋·音初》

    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大戴礼记·少间》。注:“众也。”

    以奉使称臣,频烦至吴。——《三国志·费伟传》

    话休絮烦。——《水浒传》

    (5) 又如:烦务(繁杂的事务);烦细(繁杂琐碎);烦富(繁多;庞杂);烦几(繁杂的政事);烦鄙(繁杂卑俗);要言不烦

    (6) 厌烦,腻烦 。如:耐烦(不急躁,不厌其烦);烦倦(厌烦困倦);烦厌(厌烦)

    (7) 乱;纠缠

    拨烦理乱,兼肃文教。——《晋书·刘颂传》

    (8) 又如:烦委(杂乱堆积);烦悖(牵缠;纷乱);烦悖(纷乱谬误);烦舌(纷繁杂乱;心情烦闷,思绪混乱)

    动词

    (1) 相烦;烦劳

    烦,劳也;扰也。——《广雅》

    卫者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数则烦,烦则不敬。——《礼记·祭义》

    不可以烦大臣。——《战国策·秦策》

    是好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史记·滑稽列传》

    (2) 又如:烦交

    (3) 搅扰;烦扰

    水烦则鱼鼈不大。——《史记·乐书》

    农时惮烦民。——王安石《杂咏》

    以物烦其性命乎。——《淮南子·俶真》

    (4) 又如:烦散(烦扰散乱);烦累(烦扰;劳累);烦搅(烦扰;搅扰)

    英文翻译

    bother, vex, trouble; troublesom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