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频频磕头貌。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那 吴典恩 慌的磕头如捣蒜。”《红楼梦》第七一回:“那小廝听了,只得也从树后跑出来,磕头如捣蒜。”
擣蒜:五代 时 秦雍 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旧五代史·唐书·安重霸传》:“先是 秦 雍 之间,令长设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谓之‘擣蒜’。及 重霸 之镇 长安 ,亦为之,故 秦 人目 重霸 为‘擣蒜老’。”
引证解释
⒈ 频频磕头貌。
引《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红楼梦》第七一回:“那小廝听了,只得也从树后跑出来,磕头如捣蒜。”
⒉ 擣蒜:五代时秦雍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
引《旧五代史·唐书·安重霸传》:“先是秦雍之间,令长设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谓之‘擣蒜’。及重霸之镇长安,亦为之,故秦人目重霸为‘擣蒜老’。”
捣蒜的国语词典
像捣碎蒜头的姿势。
捣蒜的网络释义
捣蒜
捣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2) 同本义
擣,手推也。一曰,筑也。——《说文》。字亦作“捣”。
擣肉之脯。——《仪礼·有司彻》
所以捣郁也。——《礼记·杂记》注
捣麋鹿羊矢(屎)。——《齐民要术·种谷》
夜捣戎衣向明月。——唐· 李白《捣衣篇》
(3) 又如:捣碓(形容磕头如捣米似的);捣嗓子(吃喝。骂人的话);捣蒜打(用棍棒自上而下重重击打);捣磕(叩头)
(4) 冲击;攻打
批(攻击)亢(吭,咽喉)捣虚。——《史记·孙膑传》
杜曲则擣毁。——《管子·度地》。注:“触也。”
(5) 又如:捣虚(攻打敌方空虚之处)
(6) 胡搞;搅扰;制造事端 。如:捣叉子(找岔子;寻衅惹事);捣鬼吊白(使奸耍滑);捣大(虚诈作假);捣谎(撒谎);捣谎驾舌(掉弄唇舌,造谣生事)
(7) 用同“倒”。倒换,替换 。如:捣替(轮流替换);捣装(转换装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u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祘(
)声。本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蒜、小蒜两种)(2) 同本义 。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鳞茎有白皮包裹,内有小鳞茎,叫“蒜瓣”。根椐蒜瓣的大小分大瓣种和小瓣种。大蒜种西汉时从西域传入。小蒜种由山蒜移栽,从古已有。蒜苗、蒜苔作蔬菜,蒜头作佐料和入药
蒜,荤菜也。——《说文》
蒜,菜之美者——《齐民要术》引《说文》
(3) 又如:蒜果(蒜头);蒜气(腋下的气味。即狐臭);蒜锤子(禅杖柄上所装蒜头状的锤);蒜条(即蒜苗。蒜的花茎;亦指细长而形似蒜苗者)
(4) 指这种植物的鳞茎 。如:蒜子(蒜头);蒜颗(蒜果。蒜头);蒜押(古时的蒜形坠子。用以押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梅县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陆丰腔] son5 [海陆丰腔] son5 [东莞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宝安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筭 | 蘇貫 | 心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suanh/suann | s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