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蒜

dǎo suàn [ dao suan]
繁体 搗蒜
注音 ㄉㄠˇ ㄙㄨㄢˋ

词语释义

频频磕头貌。

词语解释

  1. 频频磕头貌。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那 吴典恩 慌的磕头如捣蒜。”《红楼梦》第七一回:“那小廝听了,只得也从树后跑出来,磕头如捣蒜。”

  2. 擣蒜:五代 时 秦雍 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旧五代史·唐书·安重霸传》:“先是 秦 雍 之间,令长设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谓之‘擣蒜’。及 重霸 之镇 长安 ,亦为之,故 秦 人目 重霸 为‘擣蒜老’。”

引证解释

⒈ 频频磕头貌。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红楼梦》第七一回:“那小廝听了,只得也从树后跑出来,磕头如捣蒜。”

⒉ 擣蒜:五代时秦雍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

《旧五代史·唐书·安重霸传》:“先是秦雍之间,令长设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谓之‘擣蒜’。及重霸之镇长安,亦为之,故秦人目重霸为‘擣蒜老’。”

捣蒜的国语词典

像捣碎蒜头的姿势。

捣蒜的网络释义

捣蒜

  • 捣蒜是汉语词语,是指频频磕头的样子。
  • 捣蒜造句

    他们刚到门口,全部又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哀乐如同捣蒜一样,可以把人心里的痛楚都挤榨出来。加肥猫 
    小江珊跪下磕头如捣蒜,泪流满面地说“你是我的重生父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
    林哥,你说黑大个和小瘦子都是赶巧不巧的被你吓跑了,为什么最后这个刀疤脸不敢和你动手啊,吓得跪在你面前磕头捣蒜的。
    黄百盛心胆俱裂,‘噗通’一声从椅子上摔落下来,磕头如捣蒜道,“大哥饶命,大哥饶命啊,我就是吃了熊心豹胆,也不敢和大哥做对啊!我冤枉啊!”。
    一声跪倒了,磕头如捣蒜,连声求救告饶明府在上,请饶恕犬子年幼无知,是卑职教管无方,才顽谑无度。
    军需官磕头如捣蒜一般,他知道自己的命保住了。
    众位小妖立刻磕头如捣蒜一般道“我们现在就立刻去投靠别的妖王就是了!”。
    不待苏炎说完,唐世杰便连连磕头如捣蒜。
    杨帆蹲下身,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个磕头如捣蒜的人,这就是他之前的二弟,一个一起结拜的二弟,一个当时口口声声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二弟。
    福王熊包一个,绝不愿自杀殉国,见了李自成,立刻叩头如捣蒜,哀乞饶命。
    直接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哭叫道阎王爷饶命啊,饶命啊!小人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
    木吉老汉磕头如捣蒜,皮破血流,血和泪下。
    这会子赵家老女人正身手利索地在厨房里施展着她的种种看家本领,而姑娘媳妇们则被她使得团团转,剥葱的捣蒜的切菜的端菜的不亦乐乎。
    一声叫,枪托子像捣蒜锤一样砸在他身上,鲜血顺着他口角涔涔地流下来。
    此言一出,顿时,一众地痞无赖吓坏了,个个磕头如捣蒜,不停的求饶。
    众弟子见此情状,面如灰土,磕头捣蒜,痛哭流涕,悲声哀乞。
    最后,当汝尔丹以为自己终于圆了贵族之梦,对着假扮的土耳其国王叩头如捣蒜时,已经笑出眼泪的观众丝毫没有意识到三个小时已经过去。
    此刻,只见伙计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口中道唤四位花魁姑娘去服侍的贵客,乃是漓江城的少城主,霍家大少爷霍玄。

    汉字详情

    dǎo [dao]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QYM
    五行:
    仓颉: QPYU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2) 同本义

    擣,手推也。一曰,筑也。——《说文》。字亦作“捣”。

    擣肉之脯。——《仪礼·有司彻》

    所以捣郁也。——《礼记·杂记》注

    捣麋鹿羊矢(屎)。——《齐民要术·种谷》

    夜捣戎衣向明月。——唐· 李白《捣衣篇》

    (3) 又如:捣碓(形容磕头如捣米似的);捣嗓子(吃喝。骂人的话);捣蒜打(用棍棒自上而下重重击打);捣磕(叩头)

    (4) 冲击;攻打

    批(攻击)亢(吭,咽喉)捣虚。——《史记·孙膑传》

    杜曲则擣毁。——《管子·度地》。注:“触也。”

    (5) 又如:捣虚(攻打敌方空虚之处)

    (6) 胡搞;搅扰;制造事端 。如:捣叉子(找岔子;寻衅惹事);捣鬼吊白(使奸耍滑);捣大(虚诈作假);捣谎(撒谎);捣谎驾舌(掉弄唇舌,造谣生事)

    (7) 用同“倒”。倒换,替换 。如:捣替(轮流替换);捣装(转换装运)

    英文翻译

    hull; thresh; bea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 潮州话:dau2

    宋本广韵

    suàn [suan]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FII
    五行:
    仓颉: TMFF
    四角: 449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祘( suàn)声。本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蒜、小蒜两种)

    (2) 同本义 。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鳞茎有白皮包裹,内有小鳞茎,叫“蒜瓣”。根椐蒜瓣的大小分大瓣种和小瓣种。大蒜种西汉时从西域传入。小蒜种由山蒜移栽,从古已有。蒜苗、蒜苔作蔬菜,蒜头作佐料和入药

    蒜,荤菜也。——《说文》

    蒜,菜之美者——《齐民要术》引《说文》

    (3) 又如:蒜果(蒜头);蒜气(腋下的气味。即狐臭);蒜锤子(禅杖柄上所装蒜头状的锤);蒜条(即蒜苗。蒜的花茎;亦指细长而形似蒜苗者)

    (4) 指这种植物的鳞茎 。如:蒜子(蒜头);蒜颗(蒜果。蒜头);蒜押(古时的蒜形坠子。用以押帘)

    英文翻译

    garlic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梅县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陆丰腔] son5 [海陆丰腔] son5 [东莞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宝安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貫去聲合口一等suanh/suannsuɑn

    捣蒜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