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腿

guǎi tuǐ [ guai tui]
注音 ㄍㄨㄞˇ ㄊㄨㄟˇ

词语释义

瘸子。指腿不便于行走的人。

词语解释

  1. 瘸子。指腿不便于行走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七回:“ 李有红 背着米袋,装做个拐腿,一跌一蹶地来到门上。”

引证解释

⒈ 瘸子。指腿不便于行走的人。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七回:“李有红背着米袋,装做个拐腿,一跌一蹶地来到门上。”

拐腿的网络释义

拐腿

  • guǎi tuǐ ㄍㄨㄞˇ ㄊㄨㄟˇ
  • 拐腿
  • 瘸子。指腿不便于行走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七回:“ 李有红 背着米袋,装做个拐腿,一跌一蹶地来到门上。”
  • 汉字详情

    guǎi [gua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K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RKS
    四角: 56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拐杖) 同本义。通“枴”。亦称拐棍

    沉香拐拄一根。——《红楼梦》

    (2) 又如:拐子头(小孩。因老人需孩子扶行,其作用如同“拐杖”;又俗称太监身边的小厮);拐儿(拐杖;脚踝);拐柱(拐棍);拐子马(北宋时称左右两翼骑兵为拐子马)

    动词

    (1) 诱骗。把妇女或儿童骗带走

    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的。——《红楼梦》

    又拐了三百多去。——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2) 又如:拐孩子;拐占(拐骗占有);拐米倒做了仓官(喻世上不平事太多,说不清楚);拐良为娼(拐卖良家妇女作妓女);拐儿(拐骗人口、财物的人);拐局(拐骗的圈套)

    (3) 转弯,常指行进时改变方向

    往前走一百米,再向右拐弯,就到了他家

    (4) 又如:拐弯儿;拐回来

    (5) 用臂肘碰 。如:用手肘把他一拐

    名词

    〈方〉∶弯曲处,角 。如:门拐,墙拐;拐角

    形容词

    (1) 〈方〉∶错的,坏的 。如:别把话说拐了;拐心眼;拐孤乖僻;古怪

    (2) 跛行的,瘸的 。如:拐仙(即铁拐李。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拐腿(瘸子);他走路一跷一拐地

    英文翻译

    kidnap, abduct; tur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2
    ◎ 客家话:[梅县腔] gwai2 gwai3 [陆丰腔] kuai3 [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3 gwai1 [东莞腔] gai3 [宝安腔] gai3 [客语拼音字汇] gai3 guai3 [台湾四县腔] gwai3 gwai1 [沙头角腔] gai3
    ◎ 潮州话:gu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二蟹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蟹佳開上聲開口二等grex/gaaegʰai
    tuǐ [tui]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VEP
    五行:
    仓颉: BYAV
    四角: 772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胫和股的总称 。人和动物主要用来支承身体并使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特别是以行走的方式)的肢体之一

    石人战摇腿。——唐· 韩愈《嘲鼾睡》

    (2) 又如:腿花(棍子打在腿上;腿伤);大腿;粗腿;腿股(大腿);腿脡(腿码,腿銗腿,言其直而修长);腿胯(腰以下至大腿的部分。常指奔跑时用力之处);腿套(套在裤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腿腕(脚与小腿之间的部分);腿裆,腿洼子(两股之间;胯下);腿弯(股胫间弯曲处)

    (3) 在用途上或形状上和动物的腿类似的东西 。如:腿曲裢子(一种挂在腰带上的褡裢);腿繃(腿絣。绑腿一类的用品);桌子腿

    (4) 供食用的动物大腿,尤指鲜的、腌制的或熏制的猪大腿 。如:云腿;南腿

    英文翻译

    legs, thighs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i3 [宝安腔] tui3 [海陆丰腔] tui3 [东莞腔] tui3 [沙头角腔] tui3 [梅县腔] tui3 [客英字典] tui3 [陆丰腔] tui3 [客语拼音字汇] t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猥上聲合口一等tʰuɒithuaix/thu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