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带

guǎi dài [ guai dai]
繁体 拐帶
注音 ㄍㄨㄞˇ ㄉㄞˋ

词语释义

拐带 guǎidài

(1) 用欺骗手段把妇女小孩儿或贵重物品携带远走

他因拐带儿童,被判刑五年
abduct;kidnap

词语解释

  1. 用欺骗手段挟带人口或财物逃走。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你为何吊着他打,拐带了你多少银两?” 明 西泠长 《芙蓉影·归帆》:“相公莫非拐带人口?不要连累船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汪锡 拐带惯了的,那里想出银钱去讨?”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略卖人者,称为拐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位姑娘娶来不三个月便毒死了他,把他所得的贺喜钱拐带着,跟着一位情人逃跑了。”

引证解释

⒈ 用欺骗手段挟带人口或财物逃走。

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你为何吊着他打,拐带了你多少银两?”
明西泠长《芙蓉影·归帆》:“相公莫非拐带人口?不要连累船家!”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汪锡拐带惯了的,那里想出银钱去讨?”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略卖人者,称为拐带。”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位姑娘娶来不三个月便毒死了他,把他所得的贺喜钱拐带着,跟着一位情人逃跑了。”

拐带的国语词典

拐骗、挟持人或财物。

拐带的网络释义

拐带

  • 拐带,汉语词汇。
  • 拼音:guǎi dài
  • 释义:指用欺骗手段把妇女小孩儿或贵重物品携带远走。
  • 拐带造句

    最近一篇名为《中山夜归的你要小心!拐带犯罪集体的恐怖内幕》的微信在朋友圈被网友广泛转载。
    任何人拐带了他人未成年的孩子,应被处死。
    一个撂挑子跑路的淡定黑派头子,将青楼美人打包拐带后“负心?”。
    盼到暑假来临,我要送你惊喜:拐带快乐送你无忧,绑架好运送你笑容,盗取甜蜜送你如意,愿你暑假幸福满溢。别发呆了,让我们把幸福传递!
    若遇见人拐带以色列中的一个弟兄,当奴才待他,或是卖了他,那拐带人的就必治死。
    中年妇女穿的是极为普通的农家衣服,把柳莹莹左拐右拐带去的也是个平常无奇的农户人家,屋外几只鸡抖着翅膀雄赳赳的踱着步子,一只土狗“汪汪”。
    没有专门的法律禁止买卖和拐带儿童。
    通缉对象:暑假。通缉理由:一年作案一次,拐带快乐,绑架好运,盗取笑容,蛊惑广大青少年。通缉悬赏:凡捉拿该犯者,奖励逍遥生活两月、悠闲日子六十天,外加幸福一生。别傻乐了,快行动吧,保你快乐心情每一天。
    被匪三人窥破行径,知其孤弱可欺,竟驾舢板托言巡查,登舟检观,见有二女,诬以拐带劫去二女。
    有几对父母通过机智和毅力拿到了记下拐带全过程的监控录像。
    日本如何变成拐带儿童的天堂?
    拐带人口的,无论是把他卖了,或是给人发现还在他手下,他总必须被处死。
    最后,稀里糊涂,判了个拐带妇女罪!

    汉字详情

    guǎi [gua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K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RKS
    四角: 56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拐杖) 同本义。通“枴”。亦称拐棍

    沉香拐拄一根。——《红楼梦》

    (2) 又如:拐子头(小孩。因老人需孩子扶行,其作用如同“拐杖”;又俗称太监身边的小厮);拐儿(拐杖;脚踝);拐柱(拐棍);拐子马(北宋时称左右两翼骑兵为拐子马)

    动词

    (1) 诱骗。把妇女或儿童骗带走

    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的。——《红楼梦》

    又拐了三百多去。——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2) 又如:拐孩子;拐占(拐骗占有);拐米倒做了仓官(喻世上不平事太多,说不清楚);拐良为娼(拐卖良家妇女作妓女);拐儿(拐骗人口、财物的人);拐局(拐骗的圈套)

    (3) 转弯,常指行进时改变方向

    往前走一百米,再向右拐弯,就到了他家

    (4) 又如:拐弯儿;拐回来

    (5) 用臂肘碰 。如:用手肘把他一拐

    名词

    〈方〉∶弯曲处,角 。如:门拐,墙拐;拐角

    形容词

    (1) 〈方〉∶错的,坏的 。如:别把话说拐了;拐心眼;拐孤乖僻;古怪

    (2) 跛行的,瘸的 。如:拐仙(即铁拐李。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拐腿(瘸子);他走路一跷一拐地

    英文翻译

    kidnap, abduct; tur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2
    ◎ 客家话:[梅县腔] gwai2 gwai3 [陆丰腔] kuai3 [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3 gwai1 [东莞腔] gai3 [宝安腔] gai3 [客语拼音字汇] gai3 guai3 [台湾四县腔] gwai3 gwai1 [沙头角腔] gai3
    ◎ 潮州话:gu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二蟹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蟹佳開上聲開口二等grex/gaaegʰai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