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
《庄子·在宥》:“ 鸿蒙 方将拊髀雀跃而游。”《汉书·冯唐传》:“上既闻 廉颇 、 李牧 为人,良説,乃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 廉颇 、 李牧 为将,岂忧 匈奴 哉!’”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正是拊髀思 颇 牧 ,那得 终军 为请缨。” 鲁迅 《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某英雄在 柏林 拊髀看天。”
引证解释
⒈ 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
引《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汉书·冯唐传》:“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説,乃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
宋岳珂《桯史·稼轩论词》:“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
明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正是拊髀思颇牧,那得终军为请缨。”
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某英雄在柏林拊髀看天。”
拊髀的国语词典
手拍腿。表振奋、嗟叹或欣喜的样子。
拊髀的网络释义
拊髀
拊髀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付声。本义:抚摸)
(2) 同本义
拊,揗也。——《说文》。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
主拊其背曰:“行矣!”——《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拊扪(抚摸);抚式(用手按车板)
(4) 拊掌:拍手。表示惊讶,恼怒或欢喜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拊手(拍手;鼓掌);拊心(抚胸;拍胸);拊髀(拍大腿);拊床(拍床);拊背(轻拍肩背);拊嗟(拍手嗟叹);拊噪(拍手欢呼);拊翼(拍打翅膀)
(6) 通“抚”
(7) 体恤抚慰
王巡三军,拊而勉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勉慰痍伤,拊巡饥渴。——颜延之《阳给事诔》
(8) 又如:拊爱(爱抚);拊绥(安抚);抚揖(抚慰揖安);拊恤(抚恤);拊循(安抚,抚慰);拊视(抚爱照顾);拊劳(慰劳)
(9) 抚摸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无白也。——《公孙龙子·坚白论》
(10) 击 。如:拊楗(击断门户的插闩;指入内偷盗);拊搏(敲击乐器);拊鼓(击鼓);拊节(击节);拊膺(捶胸);拊缶(击缶)
(11) 抚养 。如:拊育(抚育);拊养(抚养);拊伛(抚养怜爱)
(12) 弹奏 。如:拊弦(弹琴);拊乐(奏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fu1 [海陆丰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撫 | 芳武 | 滂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hyox/phiuu | pʰ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股部;大腿 。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髋(大腿和臀部)
(2) 髀骨,大腿骨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间训》
(3) 又如:髀枢(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客英字典]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 潮州话:b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