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认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承认担当;应承。
清 林则徐 《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 陈春生 《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 纪堂 担认军餉。”
引证解释
⒈ 承认担当;应承。
引清林则徐《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
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纪堂担认军餉。”
担认的网络释义
担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n
动词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名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词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亶 | 多旱 | 端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ɑn | tanx/ta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忍声。本义:认识,辨明)
(2) 同本义
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水浒传》
过了数日,待没了认色,却将去本府告赏。——《古今小说》
(3) 又如:认出他失散多年的兄弟;认记(辨认的记号);认色(辨认的标记);认旗(军中作为标志、信号的旗帜);认领(辨认并领取);认证(辨认并证实);认透(看透了,识破);认尸(辨认亲人的尸骨)
(4) 看作;认为 。如:认真(当真,信以为真);认贼为子(佛家语,比喻把虚妄现象当作真实的理境,指众生总以现象代替本体;泛喻颠倒是非,善恶不分);认犯头(认为冒犯的理由。即发生误会)
(5) 承认 。如:认过(承认过失);认供(招供);认范(认账;就范;承认)
(6) 把本无某种亲密关系的人看作有某种亲密关系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水浒传》
(7) 又如:认义(结义;结拜);认亲(认作亲戚);认族(把同姓不同宗的人认成同族);他们认他为养子
(8) 赔礼道歉 。如:向她认个不是
(9) 应允承担;在正式协议书上签名认购(如股票),尤指签名认购新的证券 。如:认纳(应承交纳);认捐(应承捐钱);认派(应承摊派);认打(愿意挨打);这批股票中就数他认得多;认股权(指在一定期限内,依一定价格,向公司认购一定股数之权利)
(10) 认命;认吃亏——后面带“了” 。如:你不用管,这事我认了
(11) 记得;认得 。如:认取(记得;认得);认知(认识和感知);认的(认得)
(12) 通“讱”。说话谨慎
外是者谓之认。——《荀子·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