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效

tóu xiào [ tou xiao]
注音 ㄊㄡˊ ㄒ一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投效 tóuxiào

(1) 前往请求效力

go and offer one's services

词语解释

  1. 亦作“ 投効 ”。自请效力。

    清 代有投效军营、投效河工等例。《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札子不甚好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 阎君 子固 领民团三千餘人,起义未成,遂带义兵千人,投效 安徽 民军。” 丁玲 《诗人亚洛夫》:“你才没有出息,也不去投效,振起精神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投効”。自请效力。 清代有投效军营、投效河工等例。

《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札子不甚好下。”
郭孝成《河南革命惨史》:“阎君子固领民团三千餘人,起义未成,遂带义兵千人,投效安徽民军。”
丁玲《诗人亚洛夫》:“你才没有出息,也不去投效,振起精神呀!”

投效的国语词典

自进其身,请求效力。

投效的网络释义

投效

  • tóu xiào
  • 投效
  • 亦作“ 投効 ”。自请效力。 清 代有投效军营、投效河工等例。《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札子不甚好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 阎君 子固 领民团三千馀人,起义未成,遂带义兵千人,投效 安徽 民军。” 丁玲 《诗人亚洛夫》:“你才没有出息,也不去投效,振起精神呀!”
  • 投效造句

    影响空军不同阶级官士兵投效军旅因素。
    我们糜家,既然已经投效主公,被主公托为心腹,更与主公定下姻亲,怎能不殚精竭力?所以才请命主公,至少做个偏师,若能占据吴郡,也能牵制一下陈家。
    不过,这倒是让他投效余风的心思更加炽热了一些,虽然看来这位领主的海边城堡,有点寒碜,但是从这吃食上看来,绝对是一个大肆挥霍享受惯了的。
    这和中国古代投效明主,征战沙场,军功封侯,封妻荫子的那一套也没什么区别,真正让罗恩心中暗惊的,是“魔法师”。
    这样,我此番南去绍兴,正要投效一位国之干城,你把这毁金三策整理一番,到时我找机会给你引荐,看辛翁如何评点。
    跳蚤于是便投效一个外国兵团。据说它在当兵时牺牲了。
    老师误会了!帝斯宽宏大量,既往不究,只要老师肯投效,不但有优厚的待遇,还可保不老不死……
    再者,郑昭仁已经说了,滇西北散落的明军不少,消息传到,便总会有抢先去投效希望得到重用封赏的将领。
    汝与宋江,先为荒野草寇,打家劫舍,不齿于人,后献媚带谄,投效军前,陛下以为虽品行恶劣,可以悔改,遂引为鹰犬之用,前后驱使,更提携拙劣,委以重任。
    变节投效者,要来何用,——秦傲风。
    我久已抱定入营效力的志愿,上可以酬报国家,略尽食毛践士之谊,下可显亲扬名,不致虚生人世,这就是我前来投来投效戎行的本意了。
    一经宣战,就有很多人投效军队。
    想当然耳,四十岁的一级武士,今后还能有什么大作为?投效军旅,也许可以做一个什伍之长,但白莽原还有好多人需要他照顾,他离不开。
    他早年的生活一清二白:在爱尔兰科克市出生,在苏活区成长,就学期间平凡无奇,世界大战时投效海军。
    祖约首鼠两端,当初他不战而退,丢失了河南膏腴之地,怕朝廷降罪,因而一再向老夫献媚要求投效。

    汉字详情

    tóu [to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M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HN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 同本义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名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介词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throw, cast, fling, pitch; jump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客家话:[梅县腔] teu2 teu5 [海陆丰腔] teu2 dau2 [客英字典] teu2 [陆丰腔] teu3 [客语拼音字汇] teu2 [台湾四县腔] teu2 dau2 [东莞腔] teu2 [宝安腔] tiu2
    ◎ 潮州话:d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度侯平聲開口一等du/dou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