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隐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并奏 应琚 贪功啟衅,掩败为捷,不令 傅灵安 与闻边务及抑讳阵亡将吏各状。 应琚 恐。”
引证解释
⒈ 隐瞒。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并奏应琚贪功啟衅,掩败为捷,不令傅灵安与闻边务及抑讳阵亡将吏各状。
引应琚恐。”
抑讳的网络释义
抑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憶 | 於力 | 影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ʔĭək | qik/io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4) 隐;隐蔽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6) 畏,怕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7) 死的婉辞 。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词
(1) 忌讳的事情
有公讳。——《礼记·玉藻》
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2) 又如:犯讳
(3)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
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