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微

yì wēi [ yi wei]
注音 一ˋ ㄨㄟ

词语释义

微小。

词语解释

  1. 微小。

    梁启超 《论立法权》第二节:“ 汉 制有议郎,有博士,专司讨议。但其秩抑末,其权抑微矣。”

引证解释

⒈ 微小。

梁启超《论立法权》第二节:“汉制有议郎,有博士,专司讨议。但其秩抑末,其权抑微矣。”

抑微的网络释义

抑微

  • 梁启超 《论立法权》第二节:“ 汉 制有议郎,有博士,专司讨议。但其秩抑末,其权抑微矣。”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QBH
    五行:
    仓颉: QHVL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press down, repress; curb, hi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ʔĭəkqik/iok
    wēi [wei]
    部首: 303
    笔画: 13
    五笔: TMG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OUN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myoi/mvoim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