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

dǎ guǐ [ da gui]
注音 ㄉㄚˇ ㄍㄨㄟˇ

词语释义

1.明时一种儿戏。 2.喇嘛教的一种仪式。僧人扮天神以驱逐邪魔。

词语解释

  1. 明 时一种儿戏。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正月十六日,小儿多羣集市中为戏,首以一人为鬼,繫绳其腰,羣儿共牵之,相去丈餘,轮次跃而前,急击一拳以去,名曰打鬼。期出不意,不得为繫者所执,一或执之,即谓为被鬼所执,鬨然共笑。捉代繫者,名曰替鬼……以此占儿轻佻,盖习武之意。”

  2. 喇嘛教的一种仪式。僧人扮天神以驱逐邪魔。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初八日 弘仁寺 打鬼。其制:以长教喇嘛披黄锦衣乘车持鉢,诸侍从各执仪仗法器拥护;又以小番僧名班第者,衣彩胄,戴黑白头盔,手执綵棒,随意挥洒白沙,前以鼓吹导引,众番僧执曲锤柄鼓,鸣锣吹角,演念经文,遶寺周匝,迎祥驱祟。念五日, 德胜门 外 黄寺 行亦如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儺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朝廷重佛法,特遣一散秩大臣以临之,亦圣人朝服阼阶之命意。打鬼日期, 黄寺 在十五日, 黑寺 在二十三日, 雍和宫 在三十日。”

引证解释

⒈ 明时一种儿戏。

明沉榜《宛署杂记·民风》:“正月十六日,小儿多羣集市中为戏,首以一人为鬼,繫绳其腰,羣儿共牵之,相去丈餘,轮次跃而前,急击一拳以去,名曰打鬼。期出不意,不得为繫者所执,一或执之,即谓为被鬼所执,鬨然共笑。捉代繫者,名曰替鬼……以此占儿轻佻,盖习武之意。”

⒉ 喇嘛教的一种仪式。僧人扮天神以驱逐邪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喇嘛打鬼》:“初八日弘仁寺打鬼。其制:以长教喇嘛披黄锦衣乘车持鉢,诸侍从各执仪仗法器拥护;又以小番僧名班第者,衣彩胄,戴黑白头盔,手执綵棒,随意挥洒白沙,前以鼓吹导引,众番僧执曲锤柄鼓,鸣锣吹角,演念经文,遶寺周匝,迎祥驱祟。念五日, 德胜门外黄寺行亦如之。”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鬼》:“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儺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朝廷重佛法,特遣一散秩大臣以临之,亦圣人朝服阼阶之命意。打鬼日期, 黄寺在十五日, 黑寺在二十三日, 雍和宫在三十日。”

打鬼的国语词典

北平雍和宫及喇嘛教黄寺黑寺,每年在旧历正月间,喇嘛们化装成神佛五鬼等,持棒挥打舞蹈,绕寺而走,驱除邪魔,称为「打鬼」。此种仪式,本是西藏风俗。

打鬼的网络释义

打鬼 (民间儿童游戏)

  • 打鬼,中国民间儿童游戏。流行全国大部地区。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载,正月十六日,小儿多群集市中为戏。
  • 打鬼,僳人的婚礼中,有一种“打鬼”的习俗。当送新娘的队伍来到新房门前时,埋伏在门里的男方亲友禁闭大门,用小木块突然向送亲的队伍发起“袭击”,雨点似的小木块纷纷落到送亲人们身上,这就是所谓“打鬼”。
  • 打鬼造句

    黑风寨石磊在此打鬼子!闲杂人员闪开!鬼子一会就到,小心误伤!
    驾枪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使人们认识了抗日战场上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淀上神兵”——雁翎队。
    刘打鬼听了,不觉恼羞变怒,跳得八丈高,把雌鬼。
    在耀眼的街灯下我看得出迪尔又在打鬼主意。
    在司仲强印象中根本就没有他爷爷的模样,只是听说早年的时候说是跟着队伍出去打鬼子,从此一去不回,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就只留下他爹一人。
    想其初招刘打鬼时,必以为从此可以朝欢暮乐,靠老终身矣;岂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对女敌之古训,反欲打杀老婆触死屄起来。
    正说着,他身边突然啪一声,从空落下个东西,正是打鬼杖,原来石笛被怪虫逼急了,一看实在是躲不过去,便把杖子给扔了过来。
    万圣节到了,送你如意铁布衫,健康驱魔咒,财富通天功,平安护身符,勇敢降魔棒,执着打鬼鞭,带上它们,保你健康平安度每天,好事接连不断。
    老艺人陈敬芝说,过去《打鬼子歌》《骂蒋抓壮丁歌》《劝赌歌》《戒烟歌》和一大批爱情歌曲贴近生活,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常常是一唱众和,盛况空前。
    泰朗血魔:常驻,只要我不要被抓去打鬼魂快打。抓准时机开盾也可以避免被抓走。
    桃太郎非常勇敢,他决定去鬼岛打鬼,为民除害,在路上,他救了一只猴子、一只狗、一只鸡。
    听了这事,一位很熟的工友陈容金问我想不想进新四军,打鬼子,我马上就同意了。
    清明节快到了,警告你别早出晚归,因为这天有鬼出没,你最好化上浓妆,戴上假发,穿着白衣,拿着纸扎的棍子去大街上打鬼!
    原来是个人脑袋,仔细瞧,是粉面油头的女俊英!武姑子看罢真魂冒,“哎哟“了一声扔在尘,浑身乱抖筛糠战,口内说“打鬼打鬼“不住声。
    黄镇东谢绝了宋的挽留,只想回家乡合肥打鬼子,宋也没有勉强。
    谁若敢打鬼夜城的主意,首先要过这十个据点这一关,随后是绝释盟,而后是凉水河的上游,最后才是幽殇谷。
    “老妹子,我们打鬼子你们是后盾”位于天安门东侧的东交民巷,是此次参阅老同志们的驻地。
    后来,挨了日本工头打的小杨就同被抓来的叔伯弟兄商量,“忍下去没准哪天就让日本人弄死了,不如参军打鬼子!”当时,鲁中南地区早就有八路军的队伍。
    抗日的烽火岁月,他经历过血雨腥风,经历过艰苦卓越斗争,请看看一个即将退伍特种兵,来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的不寻常的经历,打鬼子保家卫国。
    沙驼剧社在街头演出《打鬼子去》活报剧。

    汉字详情

    dǎ,dá [da]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SH
    五行:
    仓颉: QMN
    四角: 51020

    详细解释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figh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1 daa2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德冷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tɐŋt'rangx/teank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