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平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平均出钱聚餐。
《邯郸县志·风土志·方言》:“醵钱饮酒曰打平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不肯,众人又説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亦作“ 打平伙 ”。 沙汀 《代理县长》:“横竖打饭平伙样,吃一节剥一节。”
引申为两不吃亏。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你与 柳府尹 打了平火,该收拾自己本钱回去了。”
引证解释
⒈ 平均出钱聚餐。
引《邯郸县志·风土志·方言》:“醵钱饮酒曰打平火。”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不肯,众人又説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
亦作“打平伙”。 沙汀《代理县长》:“横竖打饭平伙样,吃一节剥一节。”
⒉ 引申为两不吃亏。
引《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你与柳府尹打了平火,该收拾自己本钱回去了。”
打平火的国语词典
大家平均分摊餐费。
打平火的网络释义
打平火 (词语释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á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dǎ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打 | 德冷 | 端 | 庚二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tɐŋ | t'rangx/tean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便 | 房連 | 並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bʰĭɛn | bjen/bi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火 | 呼果 | 曉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xuɑ | huax/xu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