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古代越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晋·周处《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成语用法
戴笠乘车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贫贱之交。
引证解释
⒈ 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
引古代越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见晋周处《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清许宝善《集贤宾·友砚斋》套曲:“莽天涯似星云散,问何时更戴笠乘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动词
(1)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i5 [海陆丰腔] dai5 [客英字典] dai5 [陆丰腔] dai5 [客语拼音字汇] dai4 [台湾四县腔] dai5 [宝安腔] dai5 [东莞腔] dai5 [沙头角腔] dai5
◎ 潮州话:dai3(tài) <姓>do3(tò)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戴 | 都代 | 端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taih/toy | t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2) 同本义,也叫“斗笠”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3)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4) 关家禽的笼子 。如:鸡笠;鸭笠
(5)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如:笠盖;笠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p7 lep7 [海陆丰腔] lip7 lep7 lit7 [梅县腔] lip7 [沙头角腔] lip7 lap7 [宝安腔] lip7 [陆丰腔] lip7 [东莞腔] lip7 [台湾四县腔] lip7 lep7 lit7 [客语拼音字汇] lib5
◎ 潮州话:loi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立 | 力入 | 來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lip | lĭĕp |
详细解释
ché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如:8乘以7得56
名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名词
(1) 用以指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左传》
(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一也。——《孟子》
(3) 又如:乘籍(史书)
量词
(1)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3)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梁。——《战国策·齐策》
(4)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5)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 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6)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7)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8)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9)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10)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1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sin4 sin4 [梅县腔] shin1 shin5 [陆丰腔] shin5 [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东莞腔] sin2 [海陆丰腔] shin1 shin2 shin5 [宝安腔] sin1 sin2 | sin3 sin5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en1 sen2 sen5
◎ 潮州话:sêng5 sêng6 (sêng sẽ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繩 | 食陵 | 船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zsjing/djong | dʑʰĭəŋ |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1 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