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

jiè dìng huì [ jie ding hui]
注音 ㄐ一ㄝˋ ㄉ一ㄥˋ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词语解释

  1.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宋 苏轼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后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

《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
《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宋苏轼《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后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

戒定慧造句

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能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
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本性的德能;功是戒定,德是智慧,三世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他这麽教导是因为觉知是最最重要的事,它可以使我们成就戒定慧。
真正对佛法有信心,又能够修道,由修戒定慧而得的神通才是真正的神通。
按照佛教的教理教义,佛门四众弟子要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践佛陀的教诲,净化自他身心,圆满无上菩提。
诸戒定慧及银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姓,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欲修正果,并非一定要在菩提树下,能度众生的地方,便能成佛。贼眉鼠眼。
从我自己来说,开始讲课时,说的也是戒定慧,是缘起、轮回、解脱、涅槃,二十多年过去,说的仍是这些名相,这些道理,但认识和以往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戒定慧的修持特别是深入止观,可完整认知内心并彻底断除烦恼。
皈依三宝后,要学习经律论、开发戒定慧。
“三毒”虽然是人生众苦的根源,同样也是砥砺心性修养的资源,其路径就是修习戒定慧。
香表戒定慧真香,燃香是净化空气,表以戒定慧真香,来净化自己的身心和环境。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戒定慧”这三个字,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条件。
佛家讲究三学,戒定慧,戒身、禅定、慧心,分别对应三藏。
这串花鬘洋溢法显大师文学才情及戒定慧心。
这就是定力,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一句阿弥陀佛,戒定慧都在其中。
禅宗对于佛教戒定慧的认知,首次把净土纳入禅意的范围之内来解读,确定了戒定慧和慧戒定的依存关系,把慧所产生的理解力和决断力提到了首要位置。
诸戒定慧及银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欲修正果,并非一定要在菩提树下,能度众生的地方,便能成佛。土,同一法姓,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贼眉鼠眼。

汉字详情

jiè [jie]
部首: 412
笔画: 7
五笔: A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T
四角: 53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名词

(1)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warn, caution, admo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客英字典]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沙头角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raih/kaeykɐi
dìng [di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H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YO
四角: 3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decide, settle, 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6 di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六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徑青開去聲開口四等dengh/denqdʰieŋ
huì [hui]
部首: 440
笔画: 15
五笔: DHD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QJSMP
四角: 5533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2)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3)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4)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5) 狡黠 。如:慧齿(灵巧的口齿)

(6) ∶眼睛清明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名词

佛教名词 。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英文翻译

bright, intelligent; intellig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wa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东莞腔] fui5 [客英字典] fui5 [海陆丰腔] fui6 [梅县腔] fi5 [宝安腔] fui5 [沙头角腔] fui5 [陆丰腔] fui6 [台湾四县腔] f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桂齊合去聲合口四等ɣiweighueh/hu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