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犹怜

wǒ jiàn yóu lián [ wo jian you lian]
繁体 我見猶憐
注音 ㄨㄛˇ ㄐ一ㄢˋ 一ㄡˊ ㄌ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以李势妹为妾”刘孝标注引南朝··虞通之《妒记》:“,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刃往所,因欲斫之。见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后因以“我见犹怜”为形容美妇之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虞通之《妒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成语用法

我见犹怜复句式;作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我见犹怜”为形容美妇之词。

《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 刘孝标注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兇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髮,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悽惋。主於是掷刀,前抱之:‘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此即吾家小主妇耶?我见犹怜,何怪公子魂思而梦绕之。”
清李渔《奈何天·狡脱》:“言虽是,当不得我见犹怜,忍教你受折摧。”

我见犹怜的国语词典

我见了,尚觉得怜爱。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主惭而退」句下南朝梁.刘孝标.注:「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后用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惹人怜爱。《聊斋志异.卷二.巧娘》:「此即吾家小主妇耶?我见犹怜,何怪公子魂思而梦绕之。」

我见犹怜的网络释义

我见犹怜

  • 我见犹怜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ǒ jiàn yóu lián,怜意为“爱”,“怜爱”,并不是可怜的意思。我见犹怜意思是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出自南宋·刘义庆等之《世说新语》。
  • 我见犹怜造句

    一身我见犹怜却又异常冰冷的优雅气质,任谁看了都要瞠目咋舌。
    昂藏七尺我见犹怜写作进程新书上传。
    这个女人,真是天生尤物啊!叶枫看到纳里奇金娜王妃一副柔情若水,我见犹怜的样子,刚才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她秀美的娥眉淡淡的蹙着,在她细致的脸蛋上扫出浅浅的忧虑,让她原本美得出奇的容貌更添了一份我见犹怜的心动。
    嘤嘤如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的是依旧男装打扮的妙玉,她身边那妇人年三十许,上穿大红洋缎镂金百蝶穿花的宽襟窄褂,下着撒花的百褶长裙。
    在他看来那次蜂蜇事件只是让他更了解了他的脆弱,她那我见犹怜的古典式娇弱。
    齐青衣忙拦住那作恶的大手,可惜一我见犹怜的柔弱女子怎敌得过这世间第一大恶人的魔爪,不一会便彻底被他降伏,且战且退,破涕为笑,连连讨饶不止。
    面上却有一丝异样的苍白,柔心弱骨的样子更添我见犹怜。
    木果的生母姓柳,全名柳依依,人如其名,是个弱柳扶风一般的江南女子,总是一副轻言软语的柔顺模样,我见犹怜。
    风天翔又一次看向叶婉依,不过说真的这小美人长得还真是漂亮,身材娇小玲珑确又前凸后翘,脸蛋更是一副我见犹怜的天使面孔,让风天翔忍不住就想多看两眼。
    一张脸蛋此刻看起来就是我见犹怜的憨痴状,张晓峰忍不住摇摇头,“你醉了,你不会喝酒。
    这还用说吗,幸瑶姐风娇水媚,羞花闭月,人见人爱,我见犹怜,我看即便是天女下凡,也不及你一分。
    天香国色宛转蛾眉我见犹怜霞光万道涎玉沫珠。
    在田伯光的手中,她修长的睫毛微微颤抖,显然昏睡中也害怕至极,琼鼻樱唇更是微微翕张,不知在梦境中呢喃佛经还是祈求菩萨护持,当真是我见犹怜。
    吕秀菱步入影坛时,恰逢林青霞渐渐减少文艺电影的演出,出现后一度被称为林青霞的接班人,一连主演了多部琼瑶文艺片,一派我见犹怜的可人儿形象。
    浮眼望去,只见两名素衣宫女提着白色长明灯,引进了一袭迷人的身影,绯红的缀花长裳,环翠玲珑的珠钗飞带,我见犹怜的可人模样。
    淡淡雅雅,只坐在那里,便我见犹怜,令人神摇目夺。

    汉字详情

    [wo]
    部首: 412
    笔画: 7
    五笔: TRN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I
    四角: 2355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形容词

    (1) 自己的 。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动词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英文翻译

    our, us, i, me, my, we

    方言集汇

    ◎ 粤语:ngo5
    ◎ 客家话:[梅县腔] nga1 ngai2 ngoe.2 ngo1 [海陆丰腔] ngo1 ngo3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ngo1 [客英字典] ngo1 ngo3 [沙头角腔] nga1 ngo1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o1 ngo3 (ngai2) [东莞腔] ngo1 [宝安腔] ngo1 [陆丰腔] ngo1
    ◎ 潮州话:u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三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可上聲開口一等ŋɑngax/ngaa
    jiàn,xiàn [jian,xian]
    部首: 416
    笔画: 4
    五笔: 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B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3

    宋本广韵

    yóu [you]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DN
    五行:
    仓颉: KHIKU
    四角: 4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动词

    (1) 如同。好比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副词

    (1) 还;仍然 。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如:犹薄;犹厚

    英文翻译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宋本广韵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WGB

    英文翻译

    pity, sympath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