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尊上或神佛的庇荫。
《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文帝 下詔褒美勋德及慈荫之重,追崇丞相,加殊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邢曹进》:“ 曹进 痛楚,计无所施。妻孥辈但为广脩佛事,用希慈荫。”《冷眼观》第一回:“我此时终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想起他离慈荫太早,失人教育,以致做女孩儿的义务多有缺憾,反动个矜怜他的念头。”
引证解释
⒈ 谓尊上或神佛的庇荫。
引《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文帝下詔褒美勋德及慈荫之重,追崇丞相,加殊礼。”
唐薛用弱《集异记·邢曹进》:“曹进痛楚,计无所施。妻孥辈但为广脩佛事,用希慈荫。”
《冷眼观》第一回:“我此时终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想起他离慈荫太早,失人教育,以致做女孩儿的义务多有缺憾,反动个矜怜他的念头。”
慈荫的网络释义
慈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 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 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3)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4) 对父母孝敬奉养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5)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6)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形容词
和气,善良 。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名词
慈母的省称 。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2 [宝安腔] cu2 [客英字典] cih2 [台湾四县腔] cih2 [梅县腔] ze2 [海陆丰腔] cih2 [东莞腔] cu2 [陆丰腔] cih3 [沙头角腔] c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慈 | 疾之 | 從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i/dzio | dzʰĭə |
详细解释
yīn
名词
(1)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2) 同本义
荫,草阴也。——《说文》
荫,草阴地也。——《广韵》
赵盂视荫。——《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
玉足以庇荫嘉谷。——《国语·楚语下》
荫不祥之木。——《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
武王荫暍人于樾下。——《淮南子·人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
(3) 又如: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树荫浓密)
(4) 日影 。如:荫影(树木等在阳光照射下所投下的阴影)
(5) 指地窖或暗室
则一荫之曲豉,尽美而多量。——《潜夫论·德化》
(6) 又如:荫室(谓阳光照射不到的屋舍,如窑洞、地窖之类)
动词
(1) 字亦作廕。遮蔽
若君实庇廕膏泽之。——《国语·晋语》
本根无所庇荫矣。——《左传·文公七年》
榆柳荫后。——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有松可荫。——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荫干(阴干);荫屋(遮蔽不通风的地窖)。借指庇护
夫为人君者,荫德于人者也。——《管子》
(3) 又如:荫附(谓自附于豪强之家以求荫庇)
yìn
名词
(1) 庇荫 。封建时代,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武王荫暍人于樾下。——《淮南子·人间》
少以父荫。——《隋书·柳述传》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西游记》
(2) 又如:荫恤(因前代功德而得到官职或抚恤);荫籍(依赖先辈有功而得到恩赐的官职);荫生(因先世荫庇而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