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羞惭畏惧。
《旧唐书·徐有功传》:“遂使嚣谤满路,怨讟盈朝,浸以为常,殊无愧惮。”
引证解释
⒈ 羞惭畏惧。
引《旧唐书·徐有功传》:“遂使嚣谤满路,怨讟盈朝,浸以为常,殊无愧惮。”
愧惮的网络释义
愧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4)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5) 又如:愧辱(羞辱)
(6)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i5 [梅县腔] kwi3 [陆丰腔] kui5 [客英字典] kwui3 [东莞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3 [宝安腔] kui3 [海陆丰腔] kui3 [台湾四县腔] k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媿 | 俱位 | 見 | 脂B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kwi | kyih/kwyh |
详细解释
dá
动词
(1) 使惊恐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2) 另见
dàn
动词
(1)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2) 同本义
岂敢惮行?——《诗·小雅·ń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3)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4) 憎恶;忌恨
权内惮 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 曹公,乞以讨 羽自效。——《三国志·吴主传》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多安6(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