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及膏肓

kuì jí gāo huāng [kui ji gao huang]

词语释义

《新千字文》(笔加脂粉,愧及膏肓)

他做了那种事之后,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却愧及膏肓,有时半夜亦会惊醒。

成语:愧及膏肓发音:kuìjígāohuāng释义:愧疚之情,直达内心深处。出处:《新千字文》(笔加脂粉,愧及膏肓)示例:他做了那种事之后,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却愧及膏肓,有时半夜亦会惊醒。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新千字文》(笔加脂粉,愧及膏肓)

汉字详情

kuì [kui]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RQC
五行:
仓颉: PHUI
四角: 960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4)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5) 又如:愧辱(羞辱)

(6)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英文翻译

ashamed, conscience-stricken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3 kwa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i5 [梅县腔] kwi3 [陆丰腔] kui5 [客英字典] kwui3 [东莞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3 [宝安腔] kui3 [海陆丰腔] kui3 [台湾四县腔] k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媿俱位脂B合去聲合口三等脂Bkwikyih/kwyh
[ji]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E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HE
四角: 1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词

(1)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1)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词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方言集汇

◎ 粤语:gap6 k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p8 [陆丰腔] kip8 [梅县腔] kip8 [海陆丰腔] kip8 [客英字典] kip8 [台湾四县腔] kip8 [客语拼音字汇] kib6 [宝安腔] kip8 [东莞腔] k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gip/gypgʰĭĕp
gāo,gào [ga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PKE
五行:
仓颉: YRB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g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
huāng [huang]
部首: 444
笔画: 7
五笔: YNEF
五行:
仓颉: YV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亡声。本义: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同本义

肓,心下鬲上也。——《说文》

居肓之上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鬲也。按:心下膏,膏下肓,肓下鬲。”

(2) 又如:病入膏肓(古代医学称心尖的脂肪为膏。病极严重,难以医治)

英文翻译

region between heart and diaphragm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梅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光唐合平聲合口一等xuɑŋhuang/x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