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

yì qù [yi qu]
注音 一ˋ ㄑ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意趣 yìqù

(1) 意味和情趣

interest and charm

(2) 思想与旨趣;意向

意趣与人多不同
thought and purpose

词语解释

  1. 意向,旨趣。

    《宋书·胡藩传》:“ 桓玄 意趣不常,每怏怏於失职,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之计也。” 金 张建 《韩信庙》诗:“一檄风驰万垒降,当时意趣已难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尹元孚 ﹞督学 江南 ,好教人读《小学》,宗 程 朱 。余时宰 江寧 ,意趣不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我们就提出问题请教:最近教育上的设施和东方文化的意趣。”

  2. 意味,情趣。

    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於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廉夫题<风雨归牧图>》:“ 杨廉夫 题曰:‘牧牛值风雨,箬笠几去手,不在风雨前,不在风雨后。’为妄人改‘手’为‘首’,幸墨跡浓淡,隐隐可见,不识古人用字之意趣耳。”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 夏丏尊 的《文艺随笔》,系从一九二八的《一般》上钞出,虽少而很有意趣。”

引证解释

⒈ 意向,旨趣。

《宋书·胡藩传》:“桓玄意趣不常,每怏怏於失职,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之计也。”
金张建《韩信庙》诗:“一檄风驰万垒降,当时意趣已难量。”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尹元孚﹞督学江南,好教人读《小学》,宗程朱。余时宰江寧,意趣不合。”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我们就提出问题请教:最近教育上的设施和东方文化的意趣。”

⒉ 意味,情趣。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於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明叶盛《水东日记·廉夫题<风雨归牧图>》:“杨廉夫题曰:‘牧牛值风雨,箬笠几去手,不在风雨前,不在风雨后。’为妄人改‘手’为‘首’,幸墨跡浓淡,隐隐可见,不识古人用字之意趣耳。”
阿英《<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夏丏尊的《文艺随笔》,系从一九二八的《一般》上钞出,虽少而很有意趣。”

意趣的国语词典

意思趣味。

意趣的网络释义

意趣

  • 意趣,汉语词语,
  • 拼音:yìqù
  • 释义:1、意向,旨趣。2、意味,情趣。
  • 意趣的翻译

    英语: interest, point of particular charm and interest
    德语: Zinsrechnung (S)​
    法语: intérêt, point présentant un intérêt ou un charme particulier, tendance

    意趣造句

    他平时郁郁寡欢,但讲起话来意趣盎然,令一些能言善辩者黯然失色。
    夏日,虽然骄阳似火暑气逼人,却绿树成荫,莲叶遮天,别有一番意趣。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冬天的晨练更有一番意趣,新鲜而略带凉意的空气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抖擞。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细观,即使是如上文体也不是很纯粹,往往是散文中有批评的洞见,批评中有随笔的意趣,这什锦杂拌儿,是您有意为之吗?马钧正是。
    的代名词,以“港星”和港式生活休闲方式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意趣旨向,曾是许多人潜意识的追逐方向。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身处要静,律己要严,待人要宽,静心之下,一切安然。送上短信,夏意无限。
    和一些和自己意趣相同的人交往,真可以使人受益不浅。
    朋友的死亡,不是他的死亡,而是我的死亡。因为朋友的意趣形象仍活在我的心中,即是他并未死亡,而我在他心中的意趣形象却消失了,等于我已死了一分!钱穆。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其纵横潇洒、清矫秀润的笔墨意趣和风神淹漫、雄浑元畅的独特画风,不仅超越了新安画派,而且对后世影响久远。
    海鸥那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令东方羿更加感到惬心快意。
    列积松听到这个无甚意趣的名字,却仿佛被点了笑穴,当即弯腰捧腹道哈哈哈哈,还真龙,你倒是寻得个慰藉自身的好方法,既不成龙,便取名真龙。
    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反映在作品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
    在这迷你盆景中,布置了许多小巧玲珑的假山假水,颇饶意趣。
    展品中既有极富中国书画“诗画合一”意趣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印,也有童趣盎然的卡通图案生肖印。

    汉字详情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
    qù,cù [qu,cu]
    部首: 716
    笔画: 15
    五笔: FHB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SJE
    四角: 47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通“促”)

    (2) 督促;催促

    趣,疾也。从走,取声。——《说文》

    趣其稼事。——《周礼·县止》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王夫人又趣使大臣立 栗姬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趣使(督促);趣董(催促);趣督(督促)

    (4) 赶快;从速

    趣执之,无使得遁。——《明史·海瑞传》

    (5) 又如:趣装(速整行装);趣袭(急袭,快速攻击)

    (6) 另见

    形容词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趣,疾也。——《说文》

    若不趣降汉, 汉今虏若,若非 汉敌也。——《史记》

    动词

    (1) 通“促”。催促;督促

    趣其稼事。——《周礼·县正》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督趣司隶。——《汉书·翟方进传》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通“趋”。趋向;奔向

    左右趣之。——《诗·大雅·棫朴》

    来朝趣马。——《诗·大雅·棫》

    汝先观吾趣。——《列子·汤问》

    (3) 又如:趋时(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趣向(向往;趋附)

    (4) 赶上

    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盐铁论》

    (5) 又如:趣走(奔走;行走);趣役(奔走服侍)

    (6) 通“取” 。如:趣舍(取舍)

    (7) 谓众生因善恶行为不同死后趋向不同地方转生

    趣,谓所往。——《俱舍论》

    (8) 小步快走。古代一种示敬的礼节 。如:趣走(小步疾行,以示礼敬)

    (9) 取笑;打趣

    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红楼梦》

    名词

    (1) 旨趣;意思

    趣舍不同。——《庄子·齐物论》

    以博其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趣寄(趣向,志向);趣识(旨趣见识)

    (3) 乐趣;兴趣

    园日涉以成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趣势(趣味);欢乐之趣;异趣;养趣;趣向(兴味);趣兴(乐趣;兴致)

    (5) 志趣,好尚 。如:趣向(志趣;好尚);趣尚(志趣和好尚);趣造(志趣);趣操(志趣情操)

    (6) 意味;情态或风致 。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

    (7) 作为

    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柳宗元《憎王孙文》

    英文翻译

    what attracts one's atten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3 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客英字典] ci5 ce5 [海陆丰腔] ci5 [陆丰腔] ci6 [客语拼音字汇] qi4 [梅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蒼苟上聲開口一等tsʰəuchux/cov

    意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