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悟
词语释义
惊悟
(1) 吃惊地意识到;受意外的刺激而醒悟
词语解释
犹惊醒。睡梦中受惊而醒过来。
晋 潘岳 《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但惊悟兮无闻,超惝怳兮慟怀。”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曰:‘且輟贤宅。’富人惊悟。”
比喻从沉迷中受到震动而觉悟。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方惊悟,遂陈娶纳之因。”
引证解释
⒈ 犹惊醒。睡梦中受惊而醒过来。
引晋潘岳《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但惊悟兮无闻,超惝怳兮慟怀。”
宋王巩《随手杂录》:“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曰:‘且輟贤宅。’富人惊悟。”
⒉ 比喻从沉迷中受到震动而觉悟。
引唐裴铏《传奇·孙恪》:“恪方惊悟,遂陈娶纳之因。”
惊悟的网络释义
惊悟
惊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2)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
(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
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
(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
(6) 启发;使觉悟
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
(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
(8) 通“晤”。相对
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
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9) 又如:悟对(聚会)
(10) 通“牾”。抵触
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
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
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
名词
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梅县腔] ngu5 [东莞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丰腔] ngu5 [沙头角腔] ngu5 [宝安腔] ngu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誤 | 五故 | 疑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h/ng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