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惊惧。
宋 欧阳修 《班班林间鸠寄内》诗:“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途逾远而日旰兮,窃自返观自惊怵。”
引证解释
⒈ 惊惧。
引宋欧阳修《班班林间鸠寄内》诗:“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清刘大櫆《祭左和中文》:“途逾远而日旰兮,窃自返观自惊怵。”
惊怵的网络释义
惊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术声。本义:恐惧,害怕)
(2) 同本义
怵,恐也。——《说文》
怵,惧也。——《广雅》
劳形怵心者也。——《庄子·应帝王》
怵悼栗而耸兢。——张衡《西京赋》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3) 又如:怵栗(恐惧);怵悸(恐惧心跳);怵怵(戒惧、警惕的样子)
(4) 伤心
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
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管子·心术上》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
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韩非子·解老》
怵迫之徒,或趋西东。——《文选·贾谊·鹏鸟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ot7 tut7 [海陆丰腔] t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台湾四县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 潮州话:胎温4(脱)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黜 | 丑律 | 徹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ţʰĭuĕt | thryt/thvit |